交通議題可以增溫不能發燒

  • 2009-04-25
 近來馬祖南北竿機場改善議題在各界廣泛的討論,不論是在網路還是街頭巷尾,大家對於機場改善都「各有定見」,公共議題引發討論無可厚非,但外界有些討論已經挑起了地域情結,掉入所謂的拔河狀態。機場改善是高度專業的議題,大家的關心是希望這個馬祖存在已久的問題能夠增溫,讓中央知道馬祖對外交通不便的痛,但不希望增溫過頭而發燒,甚至燒壞了頭顱,期盼各界能以更理性的角度、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個大議題,共同為馬祖交通改善找到最合適的路。
 現存馬祖的交通問題大致可分為海空兩部,在海路方面,臺馬輪是主角,其次是島際交通;空中交通方面最重要的是機場改善及擴建,其次是候補機制及加班調度等。交通有大問題也有小問題,可以議論的話題多如牛毛,這時候你一句、我一語,很容易把議題炒熱,越多人討論,表示有越多人關心這個話題,從好的角度看是民眾關心這個話題;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各持立場的表述很容易造成對立及情緒性的話語出現,特別是在機場改善的議題方面,我們現在要以共識來取代爭議,對外才能形成一股力量。
 我們認為所有的訴求要循理性與體制內的管道行之,不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各項政策的形成及建設的推動都有所謂的流程,若要跳開這個體制達到某種訴求,成功的機率不會高。機場改善要從贏的角度出發,不能掉入爭的旋渦中,這是各界必須要認真面對的嚴肅話題,如果連地方都有「異」見,中央又能如何?
 馬祖的海空交通改善可以說是一路走來風雨飄搖,但大方向是在前進的道路上,過去鄉親在交通方面受了很多的苦,相信不會有人會忘記,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更加理性的討論,而不是充滿對立的議論。
 政府在馬祖交通改善的政策形成過程中,當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眾多所謂的民意,要透過何種管道進入政府決策核心,民主社會也有其正常的機制。近來台灣媒體報導小三通中轉陸客及台客觀光十分火紅,媒體也指出金廈逐步取代港澳,成為兩岸人民交流的新據點;我們樂觀的認為,馬祖交通改善之後,同樣也有這方面的潛力與作為。
 互相漏氣不能求進步,期盼未來馬祖交通改善的論壇裡,不再有對立分化的字眼,有更多建設性的論述、有更多創意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