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鯨豚的下一步之做法

  • 2009-04-28
 發現鯨豚再以較多數量現身馬祖,本報披露後,的確令人驚喜,下一步除持續調查之外,保育及賞鯨豚之規劃,成為在地發展觀光之資源利用。
 自地方討論鯨豚出沒以來,偶見牠們蹤影外,這二年大都是颱風或海象不佳時,發現擱淺及死亡鯨豚。本月二十四日,接獲通報在南竿翰林角海域發現鯨豚,為數約五、六十隻,建設局除派員沿岸觀察外,更通知保育志工立即從福澳港出海,一路尾隨鯨群至黃官嶼一帶。從相片研判,該批應為偽虎鯨,據描述有幾隻飛旋海豚出沒,不過還要進一步確認。
 自民國九十四年以來,建設局委託學術單位調查地區鯨豚生態,初期以露脊鼠海豚為主,藉以制定合理、有效的保育政策,不過這麼大批的偽虎鯨發現可能是九四年來第一次。未來要建立良好的保育政策,以順應國際潮流,發展馬祖觀光新特色。
 鯨豚是馬祖海洋生態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之一,只是大家對牠十分陌生,僅止於漁民收網時誤捕,或擱淺礫灘死亡、或海上船隻偶遇、或岸上遠觀,過去有的以其背鰭誤認為鯊魚或叫「海豬」。至於,在馬祖海域出沒的種類、分佈及數量,也缺乏相關資料紀錄及調查。
 民國九十年,一個關心台灣鯨類研究與保育的小組成立,叫做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為鯨類保育發聲,並獨立執行台灣鯨類研究計畫,民國九十二年三月,他們到馬祖,並實地觀察鯨豚出沒狀況,從此揭開了馬祖鯨豚的第一層神秘面紗。
 經披露馬祖擁有鯨豚族,有待作進一步調查研究,地方政府委由台灣研究團隊執行「馬祖海域鯨豚生態資源調查計畫」,為地方鯨類美麗身影留下最好見證,也是馬祖旅遊海、陸賞鯨之行,跨出了第一步。在鯨豚研究調查之同時,配合鯨豚觀光的開發,是馬祖亟待推動之事。台灣本島西岸也有相同型鯨類,卻因工業汙染、誤捕問題造成數量驟減,馬祖具有延續的潛力。
 繼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馬祖現身之後,馬祖現在也是鯨豚生態研究的聖地。一個天上飛的、一個海上游的,這兩個國寶的驚艷,不但豐富了馬祖生態資源獨特性,也是觀光旅遊的最大賣點。露脊鼠海豚與偽虎鯨等保育還在進行,許多參與當年研究者期盼,地方能更加重視鯨豚保育,落實定置網管理,讓馬祖成為最好的鯨豚觀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