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休閒農業

  • 2009-05-03
 休閒農業是將農業生產主體及其環境和休閒、觀光遊憩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型態,是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的活動。馬祖山明水秀,景色天成,具備有與農村聚落或農業經營連結發展休閒農業的潛力。農林漁牧生產除提供採摘、銷售、觀賞、垂釣捕捉,部份耕作或製造過程也可以讓旅遊者參與或觀賞,而農漁村之鄉土文物、民俗古蹟、童玩技藝之有形與無形文化素材則更加豐富,可供展售、教育和讓遊客拾回失落的童年。因此,若能善加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田園與文化資源,並經由計畫的開發,亦可為馬祖的觀光產業注入多元豐富的題材。
 休閒農業除有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改善農村經濟的功能,同時存在著提供機會讓都市居民認識農業、體驗農村生活及認識農村文化及生態等功能。此外,還有吸引休閒遊憩人口及提升環境品質的價值。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所得逐年提高,使得國人在追求物質生活之餘,更有經濟能力追求精神生活,尤其是休閒活動已成為國民生活的重要部分。都市人口劇增,使得都市居住空間與休閒活動場所顯得相對不足,而工業化的結果,工作與生活的緊張、繁忙、呆板、單調、枯燥,使得國民對於休閒旅遊活動之需求與慾望日趨殷切。在低度開發的馬祖,有豐富的資源與寬廣的空間,讓休閒農業與觀光結合,提供遊憩觀光服務。
 受限於土地面積,馬祖的休閒農業可以朝著小而美的方向發展,例如近來興起的有機蔬菜種植,如能進一步提升為有特色之農場,並配合發展民宿,這種小規模之渡假農場,平時從事農業生產,假日可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及解說教育服務,無形中增加不少農業生產外之收入。注入特有的鄉土文化、鄉土生活方式和風土民情去發展,加上解說服務、體驗活動或民俗文化活動,休閒農業在整個觀光遊憩的空間系統中、就能顯現出獨特的風貌與特色。
 農政單位推動休閒農業政策目的,是希望能結合地方產業文化和農業資源,以供觀光及遊憩之用,然而執行計畫的單位對於休閒農業內涵認知,卻較偏重於硬體設施,而忽略最重要的軟體建設。為了整體發展,農政單位應有效結合各地文化與觀光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遊憩資源;除興建公共設施等硬體建設外,亦應加強培訓行銷、企劃及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以提供休閒農業發展之所需。
 當然,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轉型為以服務理念為主的休閒農業,不論是觀念與作法,都與傳統農業產銷工作大異其趣。所以,建立市場導向的觀念及行銷實務經驗,針對市場需求確立行銷策略,才能開創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