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大前提下,馬祖海域同樣受到影響,但還沒有到無法挽救的地步,這是因為馬祖地處舟山群島漁場的邊緣,算是天然的好漁場,我們有適合魚類繁殖的地形。漁源枯竭是因為過度捕撈及生態遭破壞所致,要復育重生必須對症下藥,除了消極的防止生態破壞外,積極的投苗復育是十分重要的。地方政府每年都有水產魚苗的放流工作,但受限於經費,可能採四鄉輪流的方式進行,期盼未來這個區塊能受到各界的重視,投入更多的經費,四鄉五島同步來做這件事,效果可能會更加突顯。
海洋資源是馬祖重要的資產,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加以維護,大陸漁船越界和漁民擅自登島的行為之所以如此囂張,原因在於缺乏警戒,這個問題已經探討很久,卻始終沒有答案。近來,馬祖海岸巡在取締越界大陸漁船的成效上有所進步,但不能做到根治,那一切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對海洋生態食物鏈而言,保育與復育是全面性的觀念與作為。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充滿期待,因為海產對地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況且,維護海洋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今天所作的努力,也在為地球作出貢獻。持之以恆是目前官民各界共同的方向,不論是消極的取締或採更積極的復育,我們的努力尚有不足之處。
最近我們看到地區很多小貨船轉型回復到漁船的身分,這代表可能有越來越多的鄉親會重拾舊業,海域生態資源對於馬祖而言是相對重要性提升,應該要投注更多的關心與資源。避免生態再受破壞,我們放流魚苗是在治本,為海域賦予新生命,展現新活力,正因為海域資源是有限的,國內外環保人士都在為保育這些資源奉獻心力,他們為海域請命,禁止使用拖網等漁具,尤其是對數量較少甚至瀕臨絕種的魚類,嚴格禁止捕撈。進一步的作為是要落實放流工作,不能有虛應故事的心態,而且要以更先進的作為監測放流的成效,假以時日可以看出成果的。
馬祖四面環海,海域資源常給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觀念,這種觀念在傳統捕撈作業年代或許還說的過去,但現在所有的漁民都知道,要捕到魚需要技術與運氣,現階段的情勢是十分惡劣的,我們要努力維護生態的能量,就必須有所警示,最重要的是全民建立生態復育的觀念,政府的重視與民間的落實,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的目標。
現行的各項海洋政策,包括開放大陸漁工等問題,對馬祖是好、是壞,都要重新的檢視與評估,細水才能長流,掠奪式的捕魚方式應該要被禁止。
魚苗放流要擴大辦理
- 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