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工作千頭萬緒,此次縣議會定期大會的縣政總質詢議程期間,議員們看似要求嚴苛、毫不留情,但實際上,只是針對少部分慣於推託被動的單位及個人,而對於幾個主動積極的單位及主管,議員們也是不吝當場給予掌聲;我們認為,一個組織的存在,士氣最重要,主管一定要尊重少數、體恤下意,多點傾聽聲音、少點一意孤行,員工自然會給予支持與尊重,整體表現也自然會獲得民眾的肯定與尊重。
馬祖地區的觀念向來封閉,官場更是如此,加上實施過四十年的戰地政務,早年公務人員的心態,並沒隨著時代一起進步,共通的毛病就是怯懦、被動,長官說了算,信奉的價值是「多做多錯、少做少做、不做不錯」,以致馬祖地區自解除戰地政務回歸自治以來,嚴格來說,發展腳步是十分的緩慢,預算執行能力除了人事費用之外全部偏低,每年都被審計室糾正再糾正;其實,這跟誰擔任首長關係不大,重點還是在於行政體系執行面的能力與態度問題。
現在的地方政府公職體系,以民選的行政首長為核心,其下的行政人員依首長政見,及各單位的基本執掌作為工作重點、依法行政,光表面上看起來相當理想,但人不是機器,是會自甘墮落的動物,尤其在缺乏競爭力的公職體系,在沒有激勵因素及對比作用的封閉環境下,不少公務員是渾噩度日,很多事情及職掌能推就推、能拖則拖,只想享樂及坐領高薪,如果連單位主管也如此,更是一大悲劇;在馬祖直言來說,此情形是更加嚴重,亟待檢討。
當然,馬祖也不乏有積極上進的好單位及主管,他們認真負責、勇於任事,一直帶給民眾新觀念與新衝擊,引進與全國同步的制度與福利來造福鄉親,讓人感受到原來政府也可以這麼積極、這麼陽光,我們要肯定他們的傑出表現,在人人罵政府的不理想大環境下,還能為公部門加分不少。
行政體系雖是死板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是活絡的,所謂「態度決定高度」,有在好好做事情的單位,大家自然會給掌聲;反之,苟且摸魚的單位,民眾也不會給好臉色,對於少數不適任的主管及人員,我們期待「退場機制」來予以淘汰篩選、挑出老鼠屎,公部門才有抬頭挺胸的一天。
給好單位掌聲鼓勵
- 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