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馬祖鳥類資源

  • 2010-01-31
 早年,馬祖有戰地政務考量,因此從未有人記錄過當地鳥類生態,但是,當有人著手拍攝調查紀錄馬祖鳥類生態時,我們終於發現到原來馬祖的鳥類生態資訊竟是如此的豐富多元。純淨的離島資源是馬祖引以為傲的淨土,然而隨著大量觀光客的上岸探訪,適度的「開發」幾乎已是絕對需要的必行之路,只是開發的過程中,設計、施工單位及旅客都必須具備「生態保育」的概念。
 在地理位置上,馬祖位於臺灣西北西方,大陸閩江口外的一個小島,由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礁岩所組成。冬季常為東北季風,夏季轉為西南氣流。雖然缺乏高山、森林、河川、湖泊、沼澤等可供鳥類棲息繁衍的環境;但由於地處遷移性候鳥南來北返路線的中繼站,因此每年秋季,馬祖地區便有成千上萬的鳥類由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及西伯利亞來此度冬或過境;春季候鳥北返,又是另一波高潮,為數眾多的夏候鳥燕鷗,每年四月準時會從赤道附近來馬祖各無人島礁上繁衍,最具特色。
 最近,我們從馬祖野鳥學會提供的照片知道,在馬祖出現的野鳥種類和數量還真不少,而且,大部分的野鳥就出現在我們經常路過的道路旁或附近的田野林木裡,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是有錢買不到的自然生態。
 馬祖擺脫軍管的約束,不再戒慎恐懼的拿著望遠鏡看鳥,歷經多年的推廣,賞鳥已成為普遍性的休閒活動,也是重要的環境教育啟蒙活動,許多人因為從望遠鏡看到繽紛亮麗的鳥羽而愛上鳥兒,進而關心鳥類生態及保育鳥類棲地,成為生態保育尖兵。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之一就在環境保育,旅遊地能發展賞鳥生態旅遊,在於該地有可以吸引鳥類前來的環境或其他珍貴資源,資源保護好,除了確保可以長久經營生態旅遊產業,也達到生態旅遊引導生態保育的目的。
 鳥類在自然界中,起著平衡作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自然界一些動物(如昆蟲和鼠類)族群大量繁衍危害生態時,往往是由鳥類加以撲滅制止。除了上述的事實外,鳥類也是最好的生態指標,在1960年代時,科學家發現鷹隼巢中的蛋破碎或畸形時,而大感恐慌,經追蹤調查後發現,證實是一種殺蟲劑DDT汙染所致,於是全面禁止使用這種殺蟲劑,以免危害到人類。1969年在愛爾蘭有17000隻海鳥神秘死亡,經查證後大部分是多氯聯苯所造成的,於是多氯聯苯的使用被嚴格限制,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沒有鳥類適時發出的警訊,危害層面必將更廣。
 馬祖有非常豐富的鳥類資源,而這些資源也有待地區人民一起努力維護。馬祖的開放發展需要持續進行,而永續發展的規劃,仍要以生態及保育的基礎去進行,與周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另一種緊密的關係。此外,結合地區田野工作者及教育界、學術界的力量,針對生物資源做持續性的調查,更是刻不容緩的事。唯有經過基本、詳細的生態資源資料庫之建立,才能累積成為經營管理及保育的依據。
 展望未來,馬祖如能好好調查、規劃、經營,並能維持地方鳥類資源的特色,相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