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月起推動一連串國中小教師研習,而性教育被納入健康教育教學訓練的一環,有家長持贊成態度,也有人認為「小孩子不用知道太多」,談性會讓孩子們激發「性趣」,進而偷嚐禁果。對此,我們認為應該有更成熟的看法。
七十年次左右的民眾不妨回憶,以前國中健康教育課最容易被忽略、或匆匆帶過的章節是甚麼?第十四章,課本上穿著連身泳裝的女性和四角泳褲的男性以今日的觀點不算最暴露,然而介紹她們的身體,卻是當時許多老師的禁忌;社會上,也有反對的呼聲。
反對未成年男女接受性教育的論點很多,其中,有宗教人士和學者認為,讓未成年男女接觸性知識,會激發她們的好奇,進而嚐試,換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墮胎與少女懷孕,對該少女的身體和生涯發展都會造成衝擊;也有人引述經典,認為婚姻是男女神聖的結合,有婚姻才能有性,單純追求性是追求肉體的快樂,這是把性與婚姻合併起來談。
支持國中生受性教育的也有家長和高知識分子,他們認為,青春期男女逐漸發育,第二性徵明顯,這時男生、女生不但有了更明顯的性別意識,對異性的身體和心靈也會有濃厚的興趣,對性好奇是理所當然。
如果不讓孩子們受性教育,培養常識與知識,他們還是會從色情影片、漫畫裡找答案;反而吸收了不正確的價值觀,影響未來男女交往的態度。
經過多年的辯論,教育部與學者們許多都支持國中小性教育,但是在內容方面仍有歧見。有些人認為,教男女身體和性行為與生殖方式就好,保持價值中立;也有人認為應該灌輸保守或開放不等的性觀念,或者保護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態度。
我們從以上可以發現兩大癥結:第一是教或不教,第二是教到甚麼程度。之所以有這些問題,總歸一句,還是觀念與態度的差異。
與其在爭議中模糊焦點,不如成熟地討論。公民社會尊重彼此的觀點,馬祖可以從課堂中做起,由老師把以上各方說法提出,讓學子們學習在尊重、不謾罵的情況下交換意見,舉行討論,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讓學子們對性的知識與爭議有更清楚、全面的認知。
為人父、為人母的讀者經歷過性,也更能體會性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影響;讓我們告訴孩子真相,一體多面的真相。至於怎麼選,孩子有自由意志,他總有一天成年,要為自己的選擇負完全的責任。
青春期的迷惑
- 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