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快輪與南北大橋

  • 2010-07-26
 進步、升級是無止境的,任何事物都在追求更快、更好,這是對未來的期盼,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近期的交通議題,除了爭論已達半年的「三體快輪」之外,連同過去討論十幾年的南北大橋,也重新浮上檯面,一個二十八億、一個三十九億,甚至更高價碼;我們認為,不論三體快輪還是南北大橋,都是馬祖交通進步的一大指標,只是在自主財源籌措困難當下,實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傾全力爭取的三體快輪是一艘最新科技高速船隻,而且有現貨可立即改善台馬海上交通,是其一大吸引力,但其二十八億元的要價,相當於連江縣整年度的預算,加上交通部對此案在程序及預算科目有不同意見,以及未以馬祖在地需求、發展觀點作考量,也讓馬祖爭取三體快輪以來是十分辛苦,民眾看在眼裡,也是相當難過。
 而反觀近日又成話題的南北竿跨海大橋,從過去的時代背景,馬祖島際間跨海大橋的連接,站在軍事戰備考量,是必然推翻;如今隨著時空轉換,以島際結合效益,是必然趨向;世界各國及區域,鄰近島嶼相連視為國土延伸及地方躍升。金門喊出的金、廈大橋,就是走進兩岸、走向國際的跳板。
 而馬祖早在前期的綜合發展計畫之中,就將南北大橋列入馬祖交通運輸的「中程目標」,縣府在完成規劃報告書後專案呈報中央,就是一次試水溫;而根據交通部最近一次回函指出,南北竿大橋的興建,應比照「金門大橋」模式,係屬地方政府權責,建請連江縣政府依據「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長程個案計畫編審要點」,進行計畫研擬並呈報行政院,若獲核定,該部願在各辦理階段提供協助。
 在地鄉親都知道,南北大橋過去一直流於空談,主因就是造價為「天文數字」,而削弱了爭取成功的機會,而現在的三體快輪亦然,二倍於原規劃的經費,就是最高且最難跨過的門檻,雖說能用錢解決的就不是問題,但現在所有的問題就是源自於錢,對馬祖鄉親來說,不論三體快輪還是南北大橋,只要是對馬祖整體交通有幫助,絕大多數鄉親都是不會反對的,所以要如何說服中央態度轉變,才是當務之急。
 至於三體快輪與南北大橋同時爭取,是否會產生排擠效應,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故在中央若願意支持的前提下,我們傾向支持先購置三體快輪,因為它可以讓台馬及兩岸間做快速連結,貨物輸運一日往返變成可能,如果能成真就確實有其競爭力,而南北大橋畢竟是停在那邊不動、效益有限,加上工程經費更高,施工難度及工期要多久也未可知,所以如果經費上有轉機,應以三體快輪為優先,南北大橋則可依交通部建議,先提出計畫並呈報行政院,一步一步的實現鄉親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