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馬祖生態旅遊

  • 2010-08-01
 夏日的馬祖,碧海青天,燕鷗群舞,五節芒迎風搖曳,還有可愛的梅花鹿,充滿盎然生機。日前報載,民間有意在大坵島投資籌建生態民宿,反應民眾對馬祖的觀光事業發展前景具有信心外,亦強烈透露出馬祖在推廣生態旅遊所具備的潛力,以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自從在馬祖發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後,馬祖豐富的賞鳥生態資源,已經成為吸引外來觀光客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馬祖的海岸峭壁、海濱生物、動植物景觀,都有別於台灣本島。觀光是馬祖最重要的生存發展目標,絕對不能忽略掉島嶼生態旅遊之特殊體驗的內涵與推展,重視觀光資源永續利用,促進觀光產業持續經營發展。
 國人對旅遊觀念已經逐漸改變。過去,遊客多半會要求一天看好幾個景點,認為才算值回票價;現在,國人已開始有「遊憩」觀念,要遊也要「憩」,更重視輕鬆休閒,現在要求「定點」旅遊的遊客人數愈來愈多。此外,國人現在更重視旅遊品質,講求「專業」,費用高不見得不能接受,反而是許多遊客愈來愈排斥「瞎拼團」。
 生態旅遊,簡單的說,就是「尊重大自然」的觀念。作為海島的主人,必須生在福中要知福,要了解自己已擁有著令人羨慕的自然資產。想一想別人要千里迢迢才得以來到島上偷得浮生半日閒,而身為海島人,應該好好地維護海島美景,以作主人款待朋友的心情,讓朋友真正獲得身心的放鬆與重整。當作主人的有了正確的心態,馬祖列島的生態旅遊才能見到永續經營發展。
 當然,生態旅遊也必須建立一整套的操作方式,不但人數要管制,灌輸遊客使用環保餐具,把垃圾帶回家,編製生態旅遊活動手冊,出發前,還要對遊客進行生態觀念的宣導教育。更重要的是,強化遊客對當地生態認識的深度,例如賞鳥,一般業者及遊客,多半都是走馬看花,看看鳥就離開了,但操作生態旅遊和「當地環境」有極大關連,應該讓遊客體會鳥和地方的關係;因此,亟需要專業的解說員,以深化生態旅遊的導覽與解說。
 對大部分生活在忙碌都會中的遊客而言,海島清新的空氣、沒有經過雕琢的山野、純樸的民風,以及那永遠慢半拍的步調,才是最值得交易的寶貨。因此,也只有低度開發的海島生態旅遊,才是吸引並滿足愛好大自然的遊客。生態旅遊新據點的開發,本身多多少少都有破壞的意涵及行為;因此應以生態方法復原原有旅遊景點,恢復百分百原狀固然不易,卻必須是努力的方向。
 因此,馬祖生態旅遊未來要強化廣度及深度,應該結合當地的解說員資源,由旅遊業者和當地人士、生態工作者合作,不但可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且因為地方人士不但對人文、地理環境、氣候相當熟悉,為了維護商品的永續經營,會更加保護環境免於破壞與侵擾。馬祖不缺乏生態旅遊的本錢,缺乏的是規劃生態景點的能力及生態旅遊的解說人才,還必須靠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