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離島居民不能一國兩樣情

  • 2010-08-05
 行政院經建會今年二月通過「金門大橋」建設計畫案,為常住人口僅五千的小金門興建造價預計高達五十七億連接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年底動工104年通車;我們並不批判其效益或是政治性,因為照顧離島居民是中央政府應該要做的,只是問題轉到馬祖,地方政府爭取三體快輪,是馬祖連接台灣的一座海上大橋,使用者並非僅馬祖人,面對馬祖機場體質不佳且改善程度有限,用預算程序不符予以阻擾,實在讓人覺得中央政府面對兩個離島的照顧並不一致。
 爭取超過十年的金門大橋,在經建會對外發佈的新聞稿中說明「為提供大小金門間穩定之陸運交通,結合大小金門整體資源,並考量地區醫療照護、緊急救災、民生水電等之基礎需求,交通部與金門縣政府爰積極推動聯結大小金門島之金門大橋建設計畫,以落實政府兼顧金門地區整體發展、照顧離島居民生活之政策。」很清楚的用照顧離島居民作為這項大型建設的理由與說法。但對於金門大橋外界不是沒有聲音,有人說經濟效益不足,更有人說跟大陸的連接更近,有為金廈大橋鋪路的意味,充滿政治性的決策。
 我們並不批評中央政府這樣決策的對錯,更不以效益去評量,因為離島的各項建設本來就不能以人數去概括效益,照顧僅五千人的小金門也理所當然,因為給予離島居民基礎建設保障,改善生活品質,在離島建設條例第一條就明文載明。
 金門大橋建設案通過後,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就曾明言表示,建國一百年給予離島的大禮,金門是金門大橋,馬祖就應該是三體快輪。高速三體快輪是馬祖與台灣連接的一座移動海上大橋,它的經濟效益不僅在馬祖,使用者可能是遍布兩岸三地的所有人,高速移動的交通工具,讓馬祖交通問題一夕之間解決,也讓馬祖經濟觀光發展出現生機,它對於馬祖的效益及重要性,絕不亞於金門大橋對於金門的重要性。
 金門對外交通一直都沒有問題,金門大橋是在照顧離島中的離島,馬祖自身尚且沒有脫離離島不便的交通問題,更遑論馬祖的離島交通,根本還在黑暗時代,馬祖不但不敢提所謂的東引大橋、莒光大橋、南北大橋,我們連兩艘最基本的離島交通船都還在紙上作業階段,等候中央部會的最後核定。
 三體快輪經費與新臺馬輪相較多出一倍,所以地方鄉親有些認為爭取不易,也有人提到未來營運問題等等,中央單位更以與原預算不符,用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推託,但就馬祖本身而言,三體快輪代表一個機會,一個馬祖發展的機會,更是連接馬祖與台灣的一座橋,讓馬祖人輕鬆走出去,讓外地人輕鬆走進來,一艘舊思維的新臺馬輪,對馬祖沒有大幅度的改變,仍然只是天候不佳時的代替品,馬祖面對發展的停滯,與周邊發展的脫節,用一艘三體快輪給馬祖一個機會,中央政府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