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食品、農藥過量事件層出不窮,民眾吃這個也怕、吃那個也擔心,政府推動的「無毒農業島」政策可能許多人不知道,政府在農業政策提出的三大遠景。
包括第一、將引領台灣在五十年內建設為「無毒農業島」;第二、四年內讓台灣每戶農家所得突破新台幣百萬元;第三、十年內建設4000個農村社區,成為美麗恬靜的家園。馬政府在農業方面推行的「無毒農業島」政策可以說是相當積極,而馬祖因為地方小而單純,成為有機無毒島的時間可以大幅縮減。
花蓮從民國93年開始,排除萬難發展「無毒農業」,一開始只有32戶無毒示範戶,到目前已經擴大到368戶,花蓮的無毒品牌和成功經驗在國內有口皆碑,更吸引許多國內外團體到花蓮取經參訪。儘管無毒的商機似乎潛力無窮,但是產值、產能比率仍然偏低,據了解,國內的有機產品九成以上從國外進口,國內生產銷售額只有不到一成,也就是有機產品的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台灣近三年來的有機銷售額大約200億元,國內產量只有不到一成,又以花蓮有機農產品銷售額14億元最多,也就代表國內外的有機市場都還處在藍海區,值得開拓行銷。
馬祖要成為有機無毒島,必須跨過剛開始最困難的門檻,現代農業要轉成不使用農藥的無毒農業,都要面臨慘賠,作物被蟲咬得坑坑巴巴,一直到種植土地生態平衡後,還是必須投入新的努力,拔草、有機營養液的製作等,當然這是一條不輕鬆的路,卻是保護家鄉土地的唯一方法,馬祖作物更多數進了馬祖人的肚子,因此更是愛惜生命的具體表現。
縣府建設局已經啟動無毒農藥政策的輔導工作,但基層農民還不太瞭解,但除了讓第一線農民瞭解外,更要讓消費者瞭解,消費者的支持,是有機無毒農業的關鍵,當您選購蔬果時,您的消費態度足以影響市場的走向;政府首要之務應該先釐清「無毒 」的定義,因為環境中其實處處充斥有毒物質,不過目前無毒已經成為一種台灣民眾認同的品牌,也是健康農業的代名詞,推行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對土地更友善,也可以讓所有人吃的更健康,值得農民和民眾多多了解與支持,最後提醒有興趣想加入無毒農作的農友,與縣府建設局聯絡。
馬祖成為有機無毒島
-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