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地方特色產業

  • 2010-11-21
 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府從很早開始就積極推動「一鄉一產品」政策,鼓勵各鄉、鎮、市或社區結合當地具有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之手工藝或食品之特色產業,以協助地方保存在地文化特色,擴展在地產業及活絡地方經濟。不過,回顧馬祖這些年來在地方特色產業的推動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地方產業,至少有可活絡地方經濟、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創造就業機會等三大方面的意義。集中於某一區域並逐漸發展形成具有地方特性與群聚關係的地方特色產業,不僅是地方經濟活動的動力,其產業所創造的租稅,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重要來源。即使地方特色產業的規模通常不大,所雇用的員工人數不多,但對當地來說,這些地方特色產業有不少屬於傳統產業,其生產所需技術層次不高,非常適合當地一般居民參與,尤其在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發展過程中,除了可以吸收農業的剩餘人力之外,也提供了中、高齡勞工與婦女的就業機會,對於協助地方社會安定貢獻極大。
 因為馬祖各島的資源及特色不盡相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挑戰與困境。例如:產業限於產業規模小、資金有限,特色商品無法進行大量生產;資金不足下,地方特色產業難以從事制度建立、財務規劃、產品創新、技術開發、產品行銷等工作;專業人才缺乏,城鄉經濟發展狀況不一,許多傳統地方產業,無人延續技術及文化。此外,政府相關輔導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長期輔導所需資源不足,及地方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傳統技藝傳承嚴重斷層,受限市場行銷與經營管理等難以展開,地方人士缺乏參與度及共識,缺乏深度的地方生活體驗等因素,都是今天馬祖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的阻礙。
 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必須順應在地自然人文與產業資源,並有賴中央與地方政府及企業廠商的共同努力,及搭配適當的行銷策略;現代的商業環境、經濟發展早已不再是過去單打獨鬥的競爭形態,而是區域行銷時代,如何發揮優勢,為各地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創造地方就業與繁榮。地方政府更需要加強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在地資源,展現特色,加強地方人才培育,提升業者創新能力,使產品具生活化,以吸納交通便利後帶來人流。當然,地方發展也有賴具備熱心和能力的參與者,才能有利於共同發展地方相關事務。
 逐漸邁入高所得、重休閒的富裕社會,國民對於藝文、遊憩等需求增加,如能將地方產業特色發揚光大,必可創造一筆可觀的地方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