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名馬港社區再看社協的跨越

  • 2010-11-23
 隨著地方體制變革及旅遊大門打開,居民開始走出家園,主動關心社區的人、事、物,並配合地方的文化觀光產業發展,推動各項專案計畫,創造城鄉新風貌、社區總體營造等;近年來在「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上多有成果,不但在地舉辦社區營造年度總體檢分享與評分之外,全國社造大獎也不落人後,無疑是從事此項工作最大的鼓勵。今年由表現最亮眼的馬港社區榮獲第一名為例,亦是成功的另一版本,值得其他社協學習。
 馬港社協起步雖晚,但企圖心很強烈,這幾年也很拚,除了天后宮宗教園區投入之外,周邊的閒置空間活化及懷舊元素的置入,逐步的提升能見度。今年光武堂在馬港社協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下,動員社區民眾整理,已煥然一新,新的白色油漆,破爛的地毯剝除,讓人完全揮去曾經多少年的破敗,並拾起過往集體記憶;再者社協會址、馬祖學堂等設立都是再出發的基地。
 在地方政府大力推展社區改造計畫下,從文化的角度切入,透過社區居民意識自覺,成立文化工作室或協會,凝聚社區意識,推動在地文化藝術,結合社區旅遊資源活動,諸如聚落保存、社區觀光產業活化等活動,使得民眾能對家鄉建設緊密結合,共同營造多元活潑而豐富的生活環境。
 觀念、共識的第一步,就是凝聚社區力量,擴展文化視野:接續辦理所屬鄉村社區總體營造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於鄉村演講有關社區動員、公共事務的參與、經營、管理等有關社區總體營造工作觀念的推展,配合演講,並辦理座談,以宣導社區居民共識及傳承。
 再者,推動社區活動,承先啟後:透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營造社區新形象,發揮社區總體功能,並結合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標識,並辦理各類活動,如傳統美食會、社區私房菜、一戶一美食、擺暝、燈會、牽罟活動、燒塔、觀月華等活動;帶領民眾利用週休二日時間,進行社區的探訪活動,並結合社區組織、安排社區導覽,讓民眾了解社區營造的過程,達到文化、環保、觀光之目標。
 改善生活環境,營造社區新特色:生活環境總體改造藉由民眾自發性從最根本做起,以改善民眾生活環境,發展具有特性社區。
 聚落保存,重塑閩東新風貌:為落實聚落保存政策決心,統籌聚落保存、城鄉規劃業務以整體聚落保存計畫與觀光產業結合,以提昇社區整體生活優質化、精緻化,呈現閩東新風貌。
 聚落文化產業輔導經營,精緻文化生活推動:除了修繕古厝外,並進一步規劃再利用,經營傳統民宿、小吃、茶樓、酒館,並同時輔導地方藝文發展,結合聚落保存、社區營造工作,不僅推動聚落之古厝修復、再利用,並同時推動社區文化的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