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變得難以想像,回憶便隱隱發出微光。不論是多久以前的從前,青年人的童年或老年人的青春,消逝的部分經過時光潤澤,懷舊總是甜美。今年馬港光武堂在馬港社協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下,動員社區民眾整理,2010年在地社區分享擂臺也是全縣社協伙伴年度相聚,特別營造當年播放電影的懷舊氣氛,售票口「變裝」自衛隊的服裝在門口出售電影券,播映社區紀錄片供欣賞,成功勾起集體懷舊記憶。
馬祖冰果店、浴室、撞球店、修改軍服店是戰地政務時期4大招牌,不但帶給曾服役金馬者難忘歲月記憶,也是在地成年人美好的童年回憶。時間不能再生,但是可以複製。時間不能中斷只能往前推進,2010年出現,2010年消失,我們無從看見時間;我們看見地只是時間變遷下所顯示的符號,因此儲存並且記錄這些符號,就獲得複製時間的元素,組合拼湊這些元素也就能形成一個時代場景。如同詹宏志所言,我們所複製的並非時間,而是一種「時代感覺」一組符號所喚起的時間記憶。而傳統顯得穩定不變,從中提供強大的懷舊慾望,越是變遷迅速、越是價值不明的環境之下,越可能產生強大的「懷舊」情愫來。
在人們主宰力量劇增的現代,反而回首最初的種種美好,相對於今日的混亂無序與無法預測的未來,「過去」相較之下顯得穩定樸實,因為已是過去式,就不會再有變動。逐漸地,也成為一種普遍的慾望標的,「過去」變得可以販售,許多復古情調的體驗式產品紛紛上市,不論是昔日的空間情境、產品小吃、生活用品,如懷舊主題餐廳興起、小吃店掛上百年老店的招牌、人們穿梭老街等等,囊括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整個充滿復古念舊的趨勢,使各世代重溫兒時回憶,而大眾能夠輕易地與過去接軌。有了時代感覺的空間,而「人」也屬於空間,標記了時間,註記了空間,當人們處於感覺交會之點,就構成了記憶。
在馬祖發展觀光之同時,改善交通建設之際,民間聚落要做一個停格的時光走廊,呈現的時間軸為1960年代左右的馬祖風華,而串起這時代感覺的空間場景,讓遊客探索馬祖不同世代於懷舊空間中之情感詮釋。馬祖需要反身式思考,用於懷舊空間之活化與再利用實質營運策略;台灣轉角就是咖啡館,在都會城市街道幾乎是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在每天熙攘忙碌的腳步中,是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充電站,或是出遊、休閒的歇息站,以享受片刻的寧靜及幸福感。馬祖可以在各個小型傳統聚落巷道間,形塑街角式聚落特色博物館以替代咖啡館,更能滿足旅客內心的穩靜。當轉角看到一段故事,就像嗅到懷舊記憶中的香氣,聽到了某段心靈深處的旋律.....。
從馬港光武堂重啟大門 看旅遊元素活化
-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