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二十三日於黃海上的延坪島交火,造成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升高;而我國因為跆拳道選手楊淑君疑似在廣州亞運遭受不公平待遇,而陷入仇韓情緒中,甚至有民眾透過網路表達南韓被砲轟的喜悅,台北韓僑學校被丟雞蛋,連南韓華僑所聚集的台北商店街生意都受到影響,仇恨在媒體與疑似有心人炒作下,一發不可收拾。
人在馬祖的我們雖然一時不至於受到戰爭波及,對仇恨所引發的盲目仍須謹慎,不只對楊淑君事件,任何因為立場不同所引發的糾紛,以及一時衝突,都不宜無限上綱。
跆拳賽所失去的是金牌以及榮譽,而戰爭會剝奪寶貴的生命,珍貴的物資會從人民手中被奪去,成為戰爭所消耗的資源,糧食短缺,連原本用來烹調的鍋鏟,也可能被徵用鑄成武器,通貨膨脹,債台高築,國家所蒙受的苦果最終由民眾來承擔。我們的祖父母經歷戰亂,父母也經歷兩岸對峙,應該更能體會戰爭所帶來的傷痛,朝不保夕的擔憂與妻離子散的哀愁,這一切對中國和台澎金馬而言並不陌生。
戰後生長的我們何其有幸,至少能免於戰火,雖然物資不一定充足,交通等載具等待改善,但至少比上一代二十世紀出生的中國人安定。我們如果有同情心,就一定能體會別國人也有追求安定的期望,就一定能體會他國人民面臨戰爭的恐懼,何來的精力與念頭去高興別國發生戰爭呢?
誠然,我們在人世間就如同我國在國際間經常受到差別待遇,欺侮、凌虐也經常發生,但我們因此就有權任意報復嗎?不是的。子曰:以直抱怨可也,說的就是一種限度、一種節制,我們雖然可以表達被傷害的不滿,採取行動阻止對方繼續傷害,但也必須在公平、克制的基礎上。
有關廣州亞運的運動爭議,已準備交付世界跆拳道聯盟仲裁,我國政府也不排除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維護我國選手的權益和尊嚴;但我們並不樂見民眾因為裁判和亞洲跆拳道聯盟理事長是韓裔,就仇恨南韓人;我們也不樂見媒體聳動議題,藉此譁眾取寵,當然也絕對不容許見到任何人因為立場不同,各種恩怨就無限制侵犯他人的權益,讓我們放下那壁壘分明,走進理性溝通的場域,至為盼。
摘下仇恨的眼鏡
-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