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於金、馬積極進行全面排雷工作之際,馬祖完全擺脫地雷的時間指日可待,立委曹爾忠提議建置排雷紀念碑,有其正面的意義。當年兩岸的對峙,為了防範大陸共軍的登陸、摸哨,在海岸岩壁佈滿各式地雷,馬祖人不但要面對戰地的諸多管制限制,更要面臨生命危險,排雷的完成象徵戰地走向和平,更見證馬祖當年的歷史與苦難。
雖然金馬戰地任務解除,但95年金門兩度火災都引發地雷的爆炸,馬祖也曾在93年發現未爆地雷,這些都一再威脅金馬民眾的安定生活,讓鄉親聞雷色變。國防部因應「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於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公佈施行,明定佈雷區域內傷殺性地雷,須於七年內完成全面剷除,陸軍於九十六年四月編成排雷大隊,專責執行自力排雷與委商排雷管理任務。為達成於法定期程內完成外島排雷任務,依排雷大隊作業能量及地方政府建設發展需要,規劃採自力排雷與委商排雷併行方式,區分兩階段執行,其中馬祖列管雷區因位處陡峭山壁及人車進出困難的複雜地形,全數採委商排雷方式處理。
今年八月份在國防部主導下,由法商吉歐邁公司得標執行馬祖地區雷區排除工程,進行南北竿所有雷區的清除工作,並同一階段進行銷毀,預計今年將完成相關工作的進行。而面對馬祖除雷的完成,也象徵馬祖正式走出戰地陰影,此時討論排雷紀念碑設置有其意義,面對過去的歷史,就是走出歷史的作法。
台灣的排雷工作在日前還獲得國際反地雷組織計畫主持人賈桂琳·韓森女士肯定,韓森指出,台灣的排雷行動確實有令國際印象深刻的卓越發展,無論是設定7年期限的排雷進度,或是對於雷傷者補助的法律保障,台灣的努力都受到國際注目,也欣喜增加一個邁向和平的島國。行政院新聞局更與Discovery頻道合作「建國百年特輯」,把金門排雷部隊故事列入特輯內容,成為建國百年的重要事蹟之一。
在立委的建議下,馬管處與縣府觀光局開始與馬防部協調排雷紀念碑設置事宜,馬防部採全面支持與支援的態度,甚至建議可以協助選定適當位置進行排雷區布置,加上排雷紀念碑的設置,以及相關影音資料提供,共同打造一個歷史的記憶。這是馬祖艱難的過去,這是兩岸對峙的痕跡,今天我們選擇面對過去,正代表我們走出過去的傷痛,紀念碑的設置可以不斷提醒所有的人戰爭的無情,珍惜和平的此刻。
排雷紀念碑設置的意義
- 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