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住在馬祖的鄉親都知道,地區民間大大小小的社團不少、性質也是天南地北各異其趣,不過嚴格說來,真正有在積極運作的社團並不多,還有部分社團是名存實亡,且多數社團都存依在單位或更大一層的組織之下,相關單位沒辦活動就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也因為人口少,各社團的人員重疊性也非常的高,但不管如何,要維繫一個社團長久運作,最重要的就是成員的熱誠,願意付出什麼都好解決,以及一個健全的推行制度,會務決策要通過哪些審議機制,才不回淪為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
根據縣府統計,縣內政府立案的社團組織超過半百,這個數字如果和台灣縣市比較或許不算什麼,因為台灣有很多社團,是因政治或利益而設立,而馬祖畢竟經歷過戰地政務,民間社團不分何種性質都是新生的,象徵憲法賦予民眾集會結社的權利,已充分獲得伸張。
回顧軍管數十年歲月,民間各種活動受到限制,即使是漁、農、工、商、婦女五大社團,也是在政府授意下成立,其運作當以政府旨意為重,除了五大社團之外,其他民間有組織的活動近乎是零,這也是一個軍事管制的地方必然現象。而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地區民間社團可說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這股動力來自地方民主意識的抬頭及社會走向多元化,我們要給予支持與鼓勵。
而地區社團的形成,除了少數特定族群性質極高的團體外,多數是專業或興趣的組合,這種社團十分單純,他們專注於某一種事務,會員間彼此交換經驗,建立良好友誼,同時以社團集體的力量,爭取會員認同與支持,此種類型的社團以體育性質居多,地方政府也都會給予鼓勵與資助,今年甚至還在已有縣體育會的架構下,又成立「鄉級的體育會」,而且旗下又有著十二個運動社團,雖是響應中央體委會延續各縣市各項休閒運動推展與執行策略,並提升規律運動人口為目標的「打造運動島計畫」政策,但其運作能維持多久,才是關鍵之處。
經歷過戒嚴,才知道民主的可貴,因此,我們對於地區各個社團能夠成立及過去的表現,均表示支持與認同,也期待各社團能更上層樓,為會員也為這塊土地散播歡樂與健康的種子,我們也要呼籲所有社團成員,既然成立或加入了一個社團,就該秉持初衷,好好的參與社務運作,不要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或是說到要付出就開始踢皮球,把所有人的熱情都澆熄,同時也要大家集思廣益,建立一套健全的運作體制,以供後進有公正、公開的依循,如此社團的運作才能長長久久。
民間團體維持 需要熱誠與健全體制
- 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