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馬人士多年努力以及立法委員推動之下,金馬地區的排雷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並邁入尾聲。金馬因位處前線,長期實施軍管及戰地政務,是標準的軍事區,早年四鄉五島都有居民遭雷傷亡的紀錄,而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條例,雖然給予受害者些許的補償,但仍免不了造成部份家庭的遺憾。戰地政務有歷史的背景,過去包括民生基礎建設、土地、環保、制度等,軍管的後遺症到現在依然存在,我們要努力的是讓遺憾從此劃下句點,在地方自治的精神下尋求馬祖的永續發展。
八十一年地方解除了所謂的軍管戰地政務時期,從軍管到自治,地方建設才開始起步,又在政府重視民意的前提下,安輔條例應運而生,地方從解除軍管到開放土地總登記,廢棄軍事據點的釋出,戰地轉型跟著時代潮流在變;過去因為軍管時期以致損及人民應有權益的種種事實,現在必須透過修法逐一落實補償的精神,已實施的自衛隊補償辦法及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補償條例等,都是政府要讓遺憾劃下句點的具體作為,然而這種精神必須擴及更深的層面,因為現階段影響發展的諸多因素,仍隱藏著制度上的遺憾。
不久前在金門舉辦了一場「戰地36-金馬解嚴18週年文化論壇」,金馬有識之士並非要挑起仇恨,而是喚醒重視解嚴後金馬應得到的公平待遇,包括中央在土地政策上的對策以及落實民生基礎上的建設等。總統馬英九先生經常在公開場合說,政府要對金馬前線有更多的回饋,沒有金馬就沒有後方安定的台灣,此種精神層面的宣示,更應設法落實在地方自治之上,現在金馬要的是永續發展的條件及基礎,如果說過去軍管對金馬有某種程度的遺憾,現在是設法終止這些遺憾的時候。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戰地政務是歷史的悲情也好、宿命也罷,過去的不代表已經過去,地雷曾經害人,若沒有澈底清除,未來仍可能繼續傷人,所以我們要大力推動掃雷。軍事管制雖已放寬,但現階段限制仍多,要塞堡壘地帶法亦有必要重新檢討限制區域等,因為馬祖的觀光與產業發展仍與軍事管制有諸多關連。最近軍方大幅度開放部份軍事設施,甚至連過去視為絕對機密的火砲軍演也能結合做觀光用途,這種轉變的精神正是未來金馬要走的重要方向。
現階段對馬祖民眾而言,最想結束的歷史遺憾大概是土地問題,軍管期間讓土地登記未能合理合法的落實,思考土地問題,也不能排除回溯到軍管時期軍方佔有土地的合法性。歷史問題有時需要政治思考與手段面對解決,這種思維或許能為現階段問題找到解套的方向。
努力讓遺憾劃下句點
- 20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