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明年度獲得一百二十四名多元就業名額,這不僅代表正在待業中的馬祖民眾有了工作機會,還讓許多地方民間社團和社區發展協會有了更充沛的人力。在此除了要確保甄選人員的過程公平、公正、公開,也要給所有多元就業的夥伴們,更多的鼓勵與關懷,讓他們所從事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幫助馬祖、建設馬祖,富有成就感的職務。
自馬祖推行社區營造以來,許多社區不僅吸納年輕或從台灣返回的學子,也申請多元就業人力,成為執行社區營造的生力軍。這不僅幫助各個社區完成了淨灘任務,還達到各種綠美化、整理閒置空間,以及辦理聯誼、弱勢關懷活動的目標。馬港社區的光武堂,還有祈福坑道、科蹄澳公園,以及社協辦公室整理,都有多元就業的蹤跡;東莒的百合公園除了社區的力量,多元就業夥伴更是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社區成員也因為多元就業者的加入而變得繽紛多采,更精確地來說,是馬祖不能自外於新移民逐漸增加的情況,也容納了來自大陸與台灣各種背景的社會、經濟弱勢投入多元就業。參與多元就業的社區長者們也和這些較晚進入馬祖的夥伴有了互動,一點一滴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從以上「社區營造的達成」和「提供溝通平台給地區不同族群」的兩個觀點,我們都肯定多元就業計畫的價值,然而我們可以把焦點更放在多元就業的「人」的身上,激發個人與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凝聚力。
馬祖各個社區辦活動和運用閒置空間可以說有聲有色,但是與多元就業夥伴們一一訪談,我們發現有更多心靈的需要應該被滿足,物質的需要有薪水和餐敘來填補,但多元就業者和線上工作的我們一樣,有時只是需要被關心和成就感。
中央政府應該檢討經費,引進管理、激勵課程,讓每一位幹部級以上社區發展協會夥伴與民間社團主管都接受教育,從平常與多元就業夥伴的溝通當中與社協和社團幹部、會員的溝通當中,展現良好的溝通技巧,並強化互助、互諒的觀念。
其次是引進互助組制度,從多元就業夥伴中、社協幹部中選任小組長,關心每一位組員的需要,平時以友善的態度、關懷的口吻協助組員解決生活或情緒上的問題,如有必要再尋求上級或外界的幫助。
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懷、鼓勵多元就業夥伴,讓他們認為這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一份有榮譽感的任務,當這個工作是自己願意做,而不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的時候,效率相對會更高。
「多元就業」不僅是人力,也是夥伴
- 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