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路燈架設密度要慎思

  • 2010-12-11
 近年來馬祖各鄉島致力於基礎建設,其中大小路燈的設置成長比率甚高,然而大小路巷燈的林立已產生視覺上的障礙,再加上電桿、路標、告示牌等,桿子林立成了馬祖各島普遍存在的景觀問題。在台電陸續完成電力下地後,電桿林立的問題改善了,路巷燈是否也要跟著做調整,不論從節能減碳或是改善景觀立場出發,路巷燈數量及型式都有檢討的空間。
 路燈過去被視為便利進步社會的指標之一,早期馬祖實施戰地軍管,夜間均要「燈火管制」,地方自治之後,各鄉島努力建設路燈,不管是大路小路,均要求政府要照亮,又因為路燈型式常遭顧問公司設計規格限制,造成現在視覺亂象的事實。路燈的設置在內政部營建署有其標準,包括照度的規範等,但這種標準並非適用在全國每一縣市,特別是馬祖全區皆為風景特定區,任何的基礎建設在符合實際需求之下,仍要考量景觀問題,甚至有必要做取捨。
 路燈、電桿、路標、告示牌、交通標誌等,地區各島普遍存在桿子林立的現象,就整體景觀而言,有很多桿子其實是多餘的;近年台電致力於地下化工程,各島林立的電桿已有大幅減少,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各式的路燈與告指示牌,有很多地方的各種桿子可以檢討採共用的方式以減少豎立,只因為各有關單位之間缺乏統合協調,正如同過去地下化管線單位在沒有採共構之前,是各自為政的情況,造成道路重複開挖,民怨四起。
 路燈的重要性不容質疑,但其密度是可以因地制宜的,更何況節能減碳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環保政策,在符合功能面的前提下,馬祖各島的路巷燈應仍有減量的空間,再經由各式桿子共用的規劃,道路村容的景觀將為之清爽,對地區觀光發展而言,將有許多「看不到」的好處。路燈造成光害的問題過去也有民眾提出質疑,光是害還是益,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解讀,我們支持村莊巷燈要明亮,以符合行人安全及治安需求,車流量較少的馬路可思考減燈或根本無設置必要。
 減少路燈對馬祖是好處多,除了減少電費支出外,委外管理費也跟著下降,更重要的是因為路燈的減少讓道路景觀更清爽,光害減少,或許也可能因為如此讓更多人喜歡馬祖。路巷燈固然是進步的指標之一,以馬祖現有條件,可以讓這項工作做的更加精緻,從型式數量上做檢討,路燈也可以成為讓馬祖改頭換面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