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要走的海路、空路 急迫性超過心中的橋

  • 2011-01-11
 金門蓋大橋,我們很羨慕也給予祝福,大家會想馬祖南、北竿也蓋大橋,鄉親心情與願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要看現況環境,以及建設有輕重緩急,尤以70、80億元預算,就算逐年編給我們,勢必產生排擠效應,所以我們須考量現階段更重要的急迫性、整體性;同時,各地情況不同,可以比照參考,但不能一時並論。
 以急迫性來說,對台及島際的海空交通先解決,是最務實的作法,新臺馬輪部分,已定案採國造輪興建,最快102年間下水,目前推出臺馬輪延壽計畫銜接舊船至102年新船完成;離島海運需求,交通部允諾先建莒光交通船,而東引考量大船停靠及成本,未來也勢必有此需要,縣府並已持續規劃。機場部分,南竿應朝非精確儀降、北竿朝3C至4C機場改建方式規劃;立榮明年中旬開始進行機種汰換,北竿機場因應及相關配套方法。
 馬祖海空交通改善都需要龐大經費,而且有它的急迫性,有的我們不跟金門相比,金門機場完備,海運只是輔助,他們在海空建設無虞下,可集中資源蓋橋。
 大小金門蓋橋70億元預算,據了解金門在地先編20多億元,他們有錢,我們必須都要向中央伸手。
 以整體性而言,建設發展有輕重緩急,先後順序,對台及島際的海空交通改善是我們首要,集中共識及力量,作為地方政府的後盾,共同向中央爭取,逐項逐步的改善解決。中央政府預算是考量全國性,不是單單針對個案縣市,是一種分配性作法,爭蓋大橋勢必排擠其他最重要的建設,所以我們從務實面、急迫性、整體觀著手,是對的作法與方向。
 再說離島補助相關預算,當家知道無米之炊的苦,中央離島建設基金原列300億元,目前僅剩約90億元,根據縣府提報後續如無專屬預算,對離島建設計畫的推動將捉襟見肘,地方建議中央能繼續編列專屬預算以挹注離島基金,持續落實推動離島建設。同時,近年離島建設基金均僅約二億元補助馬祖,扣除地方固定交通支出,能予運用的不多,至於沒有出現赤字預算,是因我們降低需求,而現在已進入第三期的離島綜建方案,現有問題除了土地及建築管理之外,交通是馬祖的一大瓶頸,我們必須先解決交通問題。
 馬祖跟時間賽跑,天邊的月亮也的確不如手邊的月餅,以我們所要走的路,當以海路、空路走得順暢後,旅遊大門真正打開,產業開始活絡;這座橋現階段我們只能放在心中,作為心中的橋,也就是我們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