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政府去年聲聲催促下,兩馬提出「環馬祖澳旅遊區」板塊構想,去年6月大陸連江縣也積極規劃推動,除配合周邊公路、口岸設施進行改善外,也引發大陸連江縣黃岐半島旅遊投資熱潮,半島範圍內的4個鄉鎮目前均引進了大型旅遊投資專案,使得黃岐半島也成為繼連江縣貴安溫泉度假區之後的又一旅遊投資熱點區域,我們進一步激發出熱切期待早日成行,增添馬祖旅遊買氣。
馬祖-黃岐一日生活圈有它的區位優勢,現在新貴隧道通了,將來等黃岐國道支線完成,到福州也只要三、四十分鐘路程的話,這條祖先走的路又將鋪起。我們希望對岸在大三通下,小三通區塊也要做策略調整,讓大、小三通共存共榮,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回顧民國九十一年小三通的大門打開,兩岸為了航點都作了前置的評估,一個是馬尾,一個是黃岐;當時此間相關部門實地勘察,以海、陸的雙向考量,較中意黃岐,而對岸也同時做了評鑑論證,結果以馬尾勝出。對岸最後選定馬尾,除了考量黃岐聯外道路不便外,主要也是港埠設施、作業等,馬尾優於黃岐。
黃岐之前屬漁港,港埠設施較不完善,到福州穿越山路,搖晃要三小時,可是在十年後,黃岐填海造陸,加上台輪出入頻繁,除港埠設備已具備條件外,入港、登岸的聯檢單位也逐漸到位,在基本作業上也沒有大問題。只是現在陸運上,到福州要接近二小時,比馬尾到福州遠了一個小時多,同時山路較不舒適。一般旅客認為,寧願在陸上多花一小時,也不願在海上半小時。
我們以多點口岸,多向發展的面向思考,當然開放港口多,比較有競爭力,黃岐港將來相關配套設施,如陸運在國道支線完成,屆時到福州時程跟馬尾一樣車程,時間能大幅縮短,更有它的優勢。
大三通的時代到來,我們小三通必須運用條件、優勢之處做策略性的規劃,如半小時航程的一日遊,延伸至黃岐變成馬祖遊動線的一個點,台灣團到馬祖也可在一天之內到大陸,總比在台北搭飛機去方便多多。
根據福州新聞網9日報導,目前黃岐鎮四星級海景酒店、戰地遺跡體驗、生態休閒島、風力發電工業旅遊、濱海綜合旅遊等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加上此次引進的休閒農業旅遊綜合開發專案,黃岐半島已累計吸引旅遊專案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遊團到黃岐只要在周邊或鎮內一樣可以玩樂、吃海鮮,並可當日往返。相對的,到馬祖也只要半小時航程,大陸遊團也自然刺激他們腳步。
不論是「兩馬」還是「雙連」,我們彼此要以觀光版圖延伸的角度,看待進一步的交流與開放,未來馬祖是大陸旅遊的延伸,大陸福建也可以是金馬旅遊的版圖,這樣更能增加旅遊多元的競爭力。
不論是「兩馬」還是「雙連」 都是觀光版圖延伸
-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