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從大的村落宗親、同業工會,到小機關單位,在傳統觀念免不了聚餐,尤以尾牙、春節加上婚宴,辦桌幾乎不斷,我們曾倡議成功簡化「食硬飯」舊俗,也在倡導酒宴減少紅包炸彈「遍地開花」的作法,今再就大聚餐應改變作法、方式,大家凝聚力會更強,期待去參加的興致也更高。
縣府去年按員工意願調查,不辦例行性大聚餐,方向是對的,因局室過多,又近年關,有的家眷在台提早年休返台,有的春節前,利用年假銜接與家人出國等,同時,大聚餐反而吵雜,不如預期,變成每年例行性硬梆梆的活動。當然,我們不能說團體聚餐不好,而是可以思考改變方式、作法。
其實,組織內部成員凝聚向心力,不在於一定要吃飯,可以透過出遊,如各單位的自強活動,利用業務空檔分批出去走走,大家利用自己的假,在輕鬆的遊程中,更能促進之間的友誼,而且凝聚力更佳。因為出遊,暫時放下工作、家務,大家相處一起,交談機會更多,地方部分機關已開始實施,成效不錯,絕對勝過二小時的聚餐。
馬祖曾走過一貧如洗的年代,早年都將難得吃一頓的酒宴、尾牙大餐視為珍寶,近年對於食衣住行的品味及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代表生活水準的提升,也是進步的象徵,對大魚大肉興趣不大。
聚會是促進互動、友誼,一年難得一次,是有它的價值,但方式、作法要改變,像馬祖嶺南宗親會租用馬中體育館辦一場溫馨且別開生面的歲末會,餐點改以簡單家鄉口味,宗親們很感動,同時工作人員雖然辛苦,但開了七次籌備會,不是更有凝聚向心力,也必然勝過包給餐廳短暫相聚。或許,有人說,會影響餐廳生意,但不至於只靠尾牙撐過一年吧!更何況所有食材也一樣來自市場。
隨著環境、觀念的改變,大家對大聚餐、酒宴的期待心情,自然也早已不復以往,還紛紛以健康問題、能免則免,而近年公部門、協會或團體也從善如流,在慶典或活動舉辦時,都紛紛減少吃的活動,轉而倡導健康「出走」,或是以團康義工方式舉辦,在此寒冬季節,更顯得彌足珍貴。
不過,即使從中央到地方,近年都不斷宣傳要簡單節約,吃喝也要能免則免,大多數職員也都能接受,空出的時間陪陪老婆小孩,或是轉為私下好友小型聚餐,歡樂氣氛一樣不會少。至於一些反映聚聚餐可以凝聚士氣、帶動氣氛等說法,我們認為,要改變方式,因為現代人最重視的是如何健康保養,而不在乎有沒有吃到什麼東西,大家都在選擇低卡路里的輕食主義,而有不斷鼓勵以運動來健身,而不會再聽見因為沒吃到好的而懊惱,況且凝聚士氣有很多做法。
聚會可以嘗試改變方式
- 201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