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祭拜習俗可以簡化

  • 2011-02-09
 習俗不是一成不變,尤以不合時宜、不合環保、過度繁文縟節的陋俗要予革除,同時大家要建立新的觀念。地方習俗,當然好的可以保留,或是加以簡化,不好的要革除,除了民眾要改變觀念、年輕一輩不必受之傳統束縛外,地方公部門也要加以宣導,讓社會形成一種默契、共識。以春節祭拜來說,對家庭婦女而言,是極大的心理負荷,尤其年輕上班族女性從祭灶至年夜飯忙到不行。
 從地方婚俗的三天三夜「接頓」,在三十年前就已革除,而俗喪陋規卻一直沿用,外界也有要求簡化、淡化的聲音,但是喪家家屬為了避免落得不孝之罵名,而仍陷這個框框。近年喪俗「食硬飯」已經去掉,改以毛巾及點心餐盒;基於教育之責任,同時呼籲大家還是要少用啤酒、罐頭塔及塑膠花籃,以符合減碳。
 隨著時空環境轉變,傳統觀念也會鬆懈;過去在農漁社會,馬祖生命禮俗及民間習俗繁多,近年已有轉變,這是正確方向,若再不改或簡化,其實是落伍的思想。
 過年祭拜習俗,固然具有年味,但祭拜項目、準備手續、流程過度複雜,由祭灶開始,家庭主婦就忙的不可開交,一是拜地主(土地公),二是拜上天,每拜一次都得準備新的10色祭品,有葷有素,不可重複使用,而且不可同日舉行;再者備置紙箔要燒越多越好,越有誠意,到年三十除夕祭拜祖先,一樣要準備豐盛祭品,連續下來夠折騰婦女鄉親。
 我們尊崇懷念先人,的確有助於民風的淳厚。祭祖就是追懷感恩先人之情;但慎終追遠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至誠的「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自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後,舊時的習俗固顯示不忘本的精神,但過程可以簡化,尤以現代上班族在工作忙碌之際,已無精神體力,同時對習俗做法也不熟悉,對她們而言,每當過年反而造成心理負擔,也使家庭充滿緊張氛圍。
 在時空轉換下,近年民間一般小型祭拜有的改以便當兩份,便當有10道小菜及飯,再焚燒紙箔,也沒什麼不可以,現今不少家戶採此方式,倒也省事簡便;其實祭拜方式及祭拜品項,完全在於人間說法,沒有一定規律。還有,一家兄弟眾多,祭拜則是分家兄弟戶戶都要,則顯重疊。以年節為例,一年多節,節節如此,也是繁瑣不堪,其實則其大節祭拜即可。
 過去漁農社會,婦女多為家管,還有餘力料理祭拜之事,現代職場女性,再年關之際是最忙時段,就像祭拜的蠟燭兩頭在燒,無力也無暇做祭拜之事,並嘆為媳之難。像春節祭拜,從天公、地主、祖先到年夜飯採「三合一」祭拜,是最簡化的作法。不然, 一連串並集中在祭灶之後,也不能提前狀況下,可苦了她們,也無怪乎她們最怕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