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預算吃緊及節能儉約的風潮之下,民間企業也勒緊褲帶,政府單位亦化奢華為儉樸、反璞歸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才能真正做到儉約;像環保局等單位推出活動,就能鼓勵民眾盡量自帶水壺,減少使用礦泉水及不配給餐盒等,我們要給予高度肯定,也認為其他單位也該仿效,此類不必要的開銷是能免則免,不僅能確實減少浪費,也能使社會觀感耳目一新。
節能減碳及走節約路線,是中央政府這幾年大力提倡的環保政策,一來跟上國際趨勢、累積台灣聲譽,再來就可節省公帑、減少支出,一舉數得、有益無害,何樂而不為?
這股節約清流之風地方也要大力實踐,如節約減碳政策就是最佳政策,過去這幾年鋪張式、象徵式的活動逐漸改變,這是好現象,不過還要再落實,盡量避免無謂大放送的摸彩、應酬文化。
我們還是可以看見大有創舉、勇於突破的單位,一來讓制式活動能夠活化,並能真正跟上趨勢,達到為民表率的功能,值得其他單位跟進,畢竟傳統模式已不合潮流,儉約才是正確方向,常常參加活動或是座談的民眾就知道,此類活動久而久之是流於形式,主辦單位也會買一堆有的沒的來吸引人潮,然後東西拿光就一哄而散,甚至還有強調是「來自台灣的點心」,這絕對只是人力、物力的浪費,確實有檢討的必要。
近日有不少藝文人士向縣政府建言,其中有不少值得參考之處,但也有部分建議值得討論,像是邀請外來團體來馬演出,有人認為此模式不僅不會留下任何東西,也是資源的浪費,認為一些加強在地藝文團體的培植,則要持續加強及落實管理,不然部份團體早已人去樓空只剩招牌,實在相當可惜。也有人認為活動邀請台灣優質團體到馬祖,可以給社會大眾新的啟示,或是帶動進步;當然看法不一,不過用心規劃或思考,應是大家可以接受。
時代就像波浪,不斷的向前躍進,不合時宜的東西,就該讓它留在舊時代裡,民間是如此,公部門引導民眾前進,更應以身作則,我們希望部分單位的創舉只是個開端,後續能有更多單位跟進,走出傳統,做出唯一的招牌活動,絕對更有意義。地方政府力求改革,各部門辦理活動或是推動公共事務,也都秉持此方向前進,相信民國百年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去年,地方政府建立島際國際行銷起,從國際宣傳、花博宣傳成功、擺暝島際會師等活動陸續上場,都是很好的版本,希望大家多做創新。我們馬祖不要做第一,而是要做唯一。
節省公共支出 從小地方做起
-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