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後,金馬地區要靠特色求生

  • 2011-02-25
 在兩岸關係日益交流熱絡及開放幅度變大下,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在接受國內媒體訪問時,回答記者兩岸全面大三通後,是否面臨邊緣化的危機?給了金馬地區要靠特色求生的答案。他表示不擔心小三通被邊緣化的問題,因為金馬有它的特色,也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最重要是要充分發揮特色。
 對於小三通在大三通後,是否被邊緣化給了一個答案,但是金馬地區卻面臨直接的衝擊,我們要做思考。單就兩馬小三通在去年一整年的客流表現,即99與98年比較,98年兩馬小三通人數為90,882,99年則為58,543人,足足少了三萬二千多人,航運業者經營很辛苦。
 目前這個數字代表對於地區小三通相關業者的衝擊,平均每趟次20人的小三通航班,正面臨惡性循環的最差狀況。一天搭船旅客數太少,要求航運業者降價競爭,無疑是殺雞取卵的動作,但無法提升競爭力的票價,以及無法增加航班的欠缺便利性,也讓兩馬小三通欠缺起死回生的動力。
 劉德勳對小三通仍有可為的想法,在曾親自問過福建地區的台商,部分認為只要小三通受天候影響的因素能少一些,基於成本的考量,會願意選擇小三通的方式往來大陸與台灣。加上,若規劃金馬成為來台觀光的必經之地,旅行社有效規劃一天的行程,可以讓邊緣化的原因消失。
 因此可以知道的是,大三通後小三通交通的便捷性理由消失,因此必須輔以觀光的誘因,要推展觀光則金、馬就面臨強化特色的要求,也凸顯金馬必須站在競爭的地位上。所以,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兩馬旅遊延伸,是填補未來台商客源區塊,進而陸客團來的多及團數固定,不但搭船人變多,來的遊客會比台商過境有多的消費。
 面對整體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交通情況,地方政府希望做其他的努力,以挽救積弱不振的兩馬小三通,像是開放大陸自由行旅客到金馬、臺馬輪未來直航馬尾港、開放大陸黃岐港,以便增加所有可能管道的便利性,讓旅客往來的意願增加。
 但是,除了往來交通的便利性需要大幅度的改革外,我們也必須深思馬祖觀光的特色所在,大陸團固然台灣是首選,但是馬祖沒來過,只要黃岐線一開,來往當日可往返,所謂朝發夕回,仍然可吸引客源。台灣遊客過來,中午進去,傍晚回來,一天「兩岸三地」跑完,未來往返手續方便,都會為小三通加分。
 兩岸大三通已是事實,如何在這混沌未明的兩岸交流情況,找到馬祖的定位,在推展觀光要如何細緻找到特色,這些都考驗著我們。機會稍縱即逝,如何在現階段同心努力,打造屬於馬祖人的永續未來。同時,大家要有一個認知,沒有大三通開放,小三通政策也是會被綁死,兩者是共存共榮,我們也不必太憂心大三通全開,而是要思考自己小三通的功能及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