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網路是最便捷的平台,也成為訊息傳遞的一大媒介;它雖不像廣電、報紙媒體的新聞產製,具組織內部層級管理體系,但開放性的空間仍有部分優勢。處於急遽變化的資訊環境,各業管公部門面對網路反映意見,應予主動回覆及說明,以維護政策之推行及社會大眾之觀感,並適時表述部門之立場。
就鄉親反映意見和聲音,日前曾論述公部門在回覆說明時的態度及處理原則,以及在行銷年代,須對政策加以主動推銷外,今再就對民眾陳述看法或評論時,應其職務業管立場跳出為政策目的、功能及效益做維護,這才是業管部門負責任的作法。
我們舉台灣流感的例子,民眾及醫院對中央政策的質疑聲浪,衛署疾管局總是站在第一線說明,不但消除各界疑慮,也讓社會大眾有進一步瞭解。反觀地方從兩馬鬧元宵臺馬輪大船入馬尾港,姑不論各方看法不同,但具兩馬擴大旅遊交流宣示意義;再者,縣政顧問擴大聘請,先不說大家意見不一,但就一改往年陳舊作法,並納各領域專長作為諮詢對象,也是正確方向。在鄉親提出關心或不同見解之同時,業管部門應在第一時間加以說明,為政策作最好的維護。既使民眾不能接受業管單位的說法,也會對其政策另一面有所體會。
在行政業務推動,也就是制定政策之前,所謂「試探氣球」升空測試效應,地方各業管部門執行也是十分薄弱,或許是長期行事模式如此,另是保守心情,常常演變成「退不出又走不進」的境地;以地方官方媒體而言,在這樣長期氛圍下,也是兩難的冷熱交集。
公共政策維護、大眾事務說明,業管單位是過程的執行者,對其事務也最為瞭解作法及效能,對鄉親的關心、反映、意見、看法,要主動適時給予解釋、說明,透過媒體配合陳述,將原委、狀況公諸大眾,而不是官方媒體站在第一線,既非業管,也無法深入,同時所處立場角色易受爭議,以衛生署疾管局的作法就是最佳的版本。
政務的推動,各有利弊得失,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滿意稱心,尤以分配性的政策或管制性政策,必然一方受到約制或是另一方受損;況且民主多元社會,多元聲音是常態,只要是大眾利益或是對地方長遠發展有助益,短暫的陣痛也是該痛的。
學習,是打開成功之鑰,過去體制及環境使然,如今面對民意改革的張力,各公部門在新的一年要加強媒介公關、民意公關之工作,在台灣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重要工作事項,每日媒體言論、民眾意見及網路留言,均予彙整處理,並對外說明、解釋,建置公部門各業管統一的發表窗口。
各業管部門應做好政策維護工作
- 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