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是第一 守護安全更是大前提

  • 2011-03-09
 救人是不分國界,但船隻入港有一定作業程序,尤以大陸船隻更須入境基本標準規範,上週六(5日)一艘大陸漁船掛著SOS的牌子直接入港靠泊福澳凸堤,因船上傷患求救。岸巡人員基於人道立場送醫並次日人船返回,但事件之後,相關事宜如防區海上安全管制維護及岸巡入境應變管理,有待橫向研討及建置。
 這次特殊狀況是大陸一艘漁船於海上作業時,一名船員不幸頭部撞傷,緊急靠岸請求協助,岸巡固以人命關天,協助叫救護車送往縣醫;不過令圍觀民眾議論紛紛的是,為何一艘掛五星旗的漁船可以自由進出,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同時門戶大開,也顯示國境安全問題。
 眾所皆知,大陸越界作業漁船在金門、馬祖海域四處可見,金、馬海巡也不時宣示擴大掃蕩,為避免過當或糾紛,引起兩岸衝突事件,大以驅離為主要目標,大家對大陸船隻在附近海上而過,只要不靠岸攀登,長期下來也見怪不怪。不過,最近傳出大坵發生大陸漁民登岸獵捕鹿隻,民眾感覺不佳,再加上漁船靠岸求救;固然是救人第一,但鄉親認為防區相關安全管制及應變措施要有,不能跟自家船隻一樣直接入港,也讓大家感覺安全性有問題。
 兩岸關係和緩是沒錯,大陸單艘漁船也不至於會怎樣,但是我們自己的管制及應變措施作業要建置,更要做起來,一則顯示我們國境安全守護做的很周全;二來鄉親看的也安心;三是讓大陸漁民知道是有規範,更具宣示意義,使他們有所警惕。
 今年一月份金門因衝突事件,發生大陸漁船集體硬闖羅厝漁港,值得國安單位警惕,這次在馬祖則發生大陸漁船自行登門求救事件,看似是基於人道救人,但不做後續加強如防區海上安全管制維護及岸巡入境應變管理,未來不保證不會再發生。
 根據報導說,他們求救是大陸人覺得這裡醫療比較好,選擇到這裡接受醫治;過去還有海巡曾經抓到兩度越界捕魚的漁船,大陸漁民第二次被抓時表示,就是希望可以有機會再去醫院一趟,因為上次拿的胃藥很有效,這點也讓聽到的人為之氣結。
 當時是救人第一,有時救人緊急狀態,是需要在黃金時間,但救人歸救人,管理歸管理,除入境時的標準作業機制要有外,緊急狀況的應變作業也更要有,我們希望這次事件之後,防區安全部門、海岸巡以及國安單位要開會檢討,以這件事為案例,建置完備的維護管理及應變機制,反而對以後更好。隨著兩岸交流頻繁,事務性問題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有狀況出現,只要加以檢視及防備,就會減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