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區漁民栽種養殖的裙帶菜正值採收期,透過連江縣海洋漁產業發展協會的連繫,今年首度與台灣水產批發業進行合作,首批裙帶菜約五百公斤要運台加工成為精緻的健康養生食品,我們期待這是農漁產品出口外銷成功的第一步。地區自產的農漁產品向來品質良好,但缺乏包裝與行銷,讓市場的能見度與接受度無法打開,許多問題需要官民之間共同來解決,若能把養殖視為重要產業加以扶植,則農漁民可再創生機。
農漁業是地區長期產業發展的根基,不論社會如何改變,產業如何多元化,這個根基都不能動搖。政府的努力是需要各界的支持與配合;任何產業發展都離不開產與銷,地區過去比較偏重於生產,在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傳統農漁村經濟也每下愈況,要重新找到出路,真的需要新的創意與思維。
其實農漁產品出口或加工對地區而言是發展潛力十足的產業,南竿宏利公司近年來不斷研發在地的農產品加工,其中生產的蘿蔔乾醬更成功打開外銷國外市場,業者的用心加上政府的扶植,為馬祖冬令三寶蔬菜找到可行的出路。農漁產品加工要走出過去的做法,不論是產品的質量或特色的開發、銷售管道的開闢,都要以現在的觀光發展為主軸,正如同世界各地大多數觀光旅遊區一樣,結合當地特色所推出的周邊產品往往是最搶手的。
透過政府的輔導將加工技術逐步轉移到馬祖,在地加工生產是經營方式之一,但初期可以與台灣合作,我們知道台灣地區養殖技術與加工業十分發達,透過廣大的行銷網絡再結合馬祖先天優良的環境,就能讓在地的產業有重生的機會。馬祖著名的農漁產品很多,從早期的海裡蝦皮、淡菜、白力魚加工,到山上的白菜、蘿蔔,以現在的技術與機器化,要設法大量生產是可以辦得到的,比較難突破的是銷路問題,台灣是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銷售區域,除了要努力打開台灣市場外,從生產、包裝到運輸,都要試著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以提升市場競爭力,但最終也要堅持品質,品牌才能長久。
在可預見的未來,在馬祖以海為田的經濟型態會逐步的擴張,過去的傳統漁業發展至今,在科技、觀光的導引下已經有所調整;馬祖四面環海,以海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更應受到重視。政府部門要從頭開始找到問題的關鍵,以企業化的精神來經營傳統農漁產業的轉型與復甦。為馬祖農漁產品找出路,要像為馬祖觀光宣傳一樣的用心用力。
為馬祖農漁產品找出路
- 201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