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再出發之期許

  • 2011-03-23
 閒置也好,遺棄也罷,如果把它拉回人們生活面,就不會那麼冰冷、孤立;拉回之後,還要給它關懷、注入,不然在閃亮一下又被冷落封存,「枕戈待旦」的冷熱交集命運應該感受最深。文化局長曹以雄說,改寫它的命運,就此起義,除文化局是基本戶主之外,結合熱心團隊共同營造,以團隊的力量活化整個藝文空間的利用。
 南竿福山照壁上的「枕戈待旦」,曾是馬祖戰地精神的代表,也是最醒目的海上地標,遊客乘船進入福澳港口前,遠遠地即可見到佇立山坡上;在各網站上或是明信片上,「枕戈待旦」四個大字也是廣泛使用的景點指標,過去因缺乏管理及營運規劃,逐漸地消退、破敗。
 馬祖體制變革後,它象徵意義頓失,也變成荒煙漫草,工材、垃圾堆積的髒亂死角。開放旅遊大門後,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投入經費整建下,曾展現全新遊憩面貌,有烤肉歇腳去處、草坪涼亭、景觀造型燈等;之後委外經營,咖啡味替代了戰鬥味,火鍋香氣也瀰滿園區,同時,禮品專櫃也吸引遊客目光。但好景不長,在風光一陣後,它又變成一道冰冷高牆。
 這座園區在後期整修之時,馬管處做的是外衣,海砂崩落的斑駁,以及下雨積水情況,無法登樓而上,內在的樓層空間依舊空盪,欠缺展示物件、表演空間,讓遊客找不到駐足,也無法激起在地人士重遊的意願。在地藝術創作者曹楷智進駐,規劃枕戈待旦的利用,儘管一人力量實在有限,但有人開始使用,似乎找回生氣。
 希望將枕戈待旦朝人文藝術基地的雛型邁進,並以藝文中心為目標。
 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功範例,複製並不容易,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並就「創意文化園區」,作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特別用地是可行的。現今縣府文化局、觀光局、建設局針對周圍環境景觀逐步進行改造,將園區規劃為包含公園綠地、創意作品展示中心、表演場所空間等,在於提供一個可交流及學習,甚而推廣藝術家進駐,以及遊客在夜間或是滯留馬祖有個安靜的去處。
 地方政府目前將枕戈待旦定位,提供大眾生活休閒、藝文創作交流所用,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我們期待能夠在馬祖找尋更多這樣的地方,像是廢棄營區、閩東建築等。我們在這個重大改變中,看到馬祖的未來和發展,「枕戈待旦」這個建築物的價值,不因時代變遷而降低。除了重要的地方建設外,我們也希望看到藝術人文在馬祖生根茁壯,而不是聊備一格的龐然大物建設,讓遊客跟馬祖這塊土地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