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故事,就像嗅到記憶中的香氣、聽到了某段心靈深處旋律。在地方籌劃建國百年329青年節系列活動之際,編寫連江縣十烈士史蹟教材,發現舊文獻資料相關記載中,其中劉六符應為長樂籍,引起關注與討論,就活動而言,增添新聞宣傳價值,對未來開發旅遊來說,有它的「觀光吸引物」的價值。
至於,現有「連江縣十烈士紀念碑」如何定調,大家建言、立意都很好;我們希望進一步周邊再美化,加添相關史料記載,以及供遊客休憩廊亭設施,成為南竿歷史景點。
有關黃花崗及連江十烈士史料,在此不再作冗長引述,之後大家知道的是黃花崗不只七十二烈士。根據紀錄,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墓亭相繼落成,又查72位之外,尚有烈士死於黃花崗起義,後來姓名全部在石碑的背面,後又增加墓刻。
就連江縣十烈士紀念碑定名,有建議可參考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不改原碑,實有必要時,另立一新碑增補修正;也有建言擴大為福州籍23烈士碑(包括:連江、長樂、福州等),或「連江縣烈士紀念碑」與補列所有閩省之烈士行誼、事蹟。上述作法可行,但在實施前,地方相關文化、教育、觀光及馬管處可就未來規劃先做討論;同時,先就劉六符背景再做最後確認。
國民觀光旅遊的對象,隨著文化政策及遊客消費習性改變,逐漸朝向人文設施,如博物館、文資保存古蹟景點、異族群文化等是最主要被參觀的景點;相對地,觀眾性向、興趣的轉換,以新舊歷史主體概念的文化工程,可造成文創產業機制活化之一,以及旅遊觀光營運動力燃料。
根據國內觀光局資料,台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統計,歷史博物館類躍上榜首,地方中小型博物館、文化館、故事館參觀遊客成長,顯現遊客知性之旅的腳步加快、增多。我們希望進一步將紀念碑周邊再美化,加添相關史料記載,規劃成立連江縣十烈士紀念碑園區,以供遊客休憩廊亭設施,成為南竿歷史景點,不但國內遊客有興趣,連大陸遊客也感新鮮。
休閒旅遊已是大眾生活的一個節奏,探索體驗也是人們心曲的一個旋律。地方在旅遊大門打開之後,戶外景區開發、古厝聚落的修繕都漸有成績,室內的遊覽景點尚待補強,我們欣見枕戈待旦紀念園區經由熱心藝文人士投入,是一個好的指標,將來連江縣十烈士紀念碑園區能加以規劃,可為地方再添一處歷史景點。
連江十烈士紀念碑園區再規劃
-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