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賞鷗成為馬祖觀光重要選項

  • 2011-04-02
 報導指出,今年第一批燕鷗先鋒部隊已經抵達馬祖,連江縣政府建設局也在今年首度倣效國外作法實施誘鳥計畫,除了生態保育之外,看得出來政府有計畫讓賞鷗活動逐步常態化;多年來國內外不少專家投入馬祖的燕鷗保育及調查計畫,顯示這項珍貴的生態資源極富觀光價值,政府應思考結合周邊軟硬體設施的改善,讓賞鷗成為觀光重要的吸引力。
 每年的四到十月是燕鷗過境馬祖棲息繁殖的季節,而真正鳥況較好的季節集中在夏季的7、8、9三個月,又以馬祖八個無人島礁燕鷗保護區之中,北竿的中島及鐵尖島距離本島較近,鳥況相對穩定,就發展常態賞鷗活動而言,這兩座島嶼最適合不過。建設局今年選定中島及鐵尖島進行誘鳥計畫,也是基於這種考量。
 自西元2000年在北竿中島發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以來,燕鷗成為馬祖獨特生態的代名詞;而縣府觀光局及馬管處每年都有規劃夏日賞鷗活動,生態旅遊已成為世界各地的趨勢,馬祖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海域資源,每年吸引燕鷗過境棲息繁殖,雖然近年的調查顯示馬祖燕鷗數量有減少,這應與全球性漁源枯竭,燕鷗食物鏈受影響,有直接關連,但現有的數量及神話之鳥的被發現,燕鷗仍是可運用的重要觀光資源。
 我們在推廣賞鷗活動之前,當然要先落實生態保育工作,有鳥才有得賞,大陸漁船撈過界及登島撿拾鳥蛋的行為必須要加以禁止,地區漁民偶爾登島採擷海芙蓉之事也應宣導處罰,若燕鷗的生態不能有效的保育,則所有的作為都將付之東流。
 賞鷗是馬祖重要生態與觀光資源應是共識,要如何運用這些資源讓馬祖觀光加分,是政府主管部門應有的積極作為,包括所有的周邊硬體設施要完備,這也突顯觀光休閒碼頭建設的重要性。出海賞鷗必須考量風浪與航程舒適性,若以北竿中島及鐵尖島為目標區,則北竿橋仔是最佳的出發港。地方政府已於99年7月2日公告橋仔為娛樂漁船進出港之一,而娛樂漁船正是賞鷗必搭之船,但現有橋仔突堤碼頭設施簡陋又有安全顧慮,若要以橋仔為賞鷗出發港,則碼頭設施必須改善。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馬祖生態旅遊之寶,在未來宣傳、保育、生態旅遊發展及其周邊的意義傳達、紀念品開發,還要再進一步的強化,以有效運用其價值。燕鷗可能為馬祖生態旅遊帶來榮景,不論是從保育觀點還是觀光效益面出發,都值得我們花更多的心力在燕鷗保育工作之上。而賞鷗活動能否發展為馬祖夏日常態性的觀光行程,很多配套措施要跟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