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馬祖小三通競爭力

  • 2011-04-16
 兩馬小三通受兩岸直航、大三通衝擊影響,人數急遽減少,影響航運業者生存,為此大和等航運在二月份時提出減班要求,改為一天一班;兩馬三通開航10年,但航班可能因客源減少而被迫實施減班,雖然這一次在地方政府、立委及各界努力下以減收靠泊費等「暫時」維持住航班,但若不設法提升競爭力,以後減班甚至停航是可能的。90年開始的兩馬小三通至今一直沒有辦法大幅發展,我們認為是這條航線受限於台馬空中交通的不穩定,以及福澳到馬尾航程較遠、票價較貴等主客觀因素所影響,要挽救小三通必須從台馬及馬祖至大陸航線交通總檢驗,客源也應多方開闢,結合旅遊團體成立兩岸生活圈等著手。
 根據統計,兩馬小三通99年前半年較98年同期銳減5,794人,主要原因仍與台灣與大陸實施全面性的大三通有關,而同屬離島的金門小三通則不因直航影響,旅運人數仍呈小幅上漲,這個統計事實突顯了競爭力的重要。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兩馬小三通業者就已經感受到客源減少的壓力,在商言商,沒有客源航班如何能維持,政策性的維持航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從提升競爭力與開闢新客源著手才是永久之道。
 馬祖與金門同時間試辦小三通,但兩地的交通基礎設施並非在一個公平的起跑點,馬祖機場的穩定性不足是主因,福澳至馬尾航線易受風浪及航程影響也是原因,因為上述兩點造成兩馬小三通競爭力不如金門,但要改善也非一蹴可幾。在台馬空中交通方面,南北竿機場改善計畫已經由民航局啟動委外評估中,最快年底會有具體可行的方向出爐,要選定方案再落實執行,沒有五年也要三年時間,但為了長遠的發展,這個等待是值得的。在兩馬小三通航線部份,福澳至馬尾是目前唯一的選項,爭取開放大陸黃岐航線,經過各界多年的努力,至今仍得不到大陸方面較具體的回應,兩岸應基於共存共榮的理念,繼續針對此議題協商,並期待能達成具體可行共識。
 要「改變」才能提升競爭力,世界各地尋求發展的地區與國家無不積極投入改變的建設,這種改變是向前的動力,兩馬之間的交流不能再以2001年時試辦小三通的心態面對,時空環境的改變已產生了危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是兩岸要共同思考的課題。回顧過去,馬祖不少民眾鄉親因為小三通的實施在大陸置產投資,兩岸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緊密,小三通沒有走回頭路道理,當然這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更需要政府積極面對尋求突破。建設環馬祖澳旅遊區對兩岸雙方來說,都是互惠雙贏的明智選擇,我們期待兩岸全力把此議題提升到兩岸兩會的協商層次,才有機會因「改變」而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