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 有備無患

  • 2011-04-18
 311日本大地震,帶給全世界極大的震撼,而台灣前年的八八水災亦然,讓人們不得不重新面對與大自然的相處方式,馬祖雖然偏安於一隅,但我們認為該有的災難防範還是不能少,畢竟天災來得急、去得快,唯有萬全的事先防範,相關單位及人員也要紮實訓練,才能以防萬一,確保鄉親的平安。
 災難的定義,目前共識為「有關於人類與環境之間,生態上的巨大衝擊,使得這社區的人無法以平常的方式來應付,而必須依靠不同於平常的行為及外來的援助來克服。」這個事故必須對人類的生命或健康造成影響、而且所需的醫療資源超過當地所能供應的,才稱為災難。我國目前針對緊急事件或災難事件的應變,主要就是靠防範措施及緊急醫療系統,而對於災難事件而言,其規模常會超出防備規模及緊急醫療系統所能負荷的程度,像八八水災就是一次慘痛教訓。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歷年天然災害統計,自民國47年以來,台灣地區發生了約214起的天然災害事件,導致5963死亡、1622人失蹤、2萬3381人受傷,21萬5209戶房屋全倒和32萬6480戶房屋半倒。而民國88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更造成了高達約2405人死亡、51人失蹤、1萬718人受傷,全倒及半倒的房屋各約有53萬戶左右。若再加上災害事件發生時以及隨之而來的復原、重建工作,對治安、經濟、社會穩定所造成衝擊之巨大則難以估計。
 各種緊急的事故,無可避免的可能使各地原先的緊急醫療系統及基層醫療無法應付甚至癱瘓,為了因應各種可能的災難事件發生,一個完善的防救災體系必需在各個單位間建立良好的連繫及協調,以及在每個救援的時間點,加強每個部門所擔負的救援能力,然而大多數的災難是以地方層級的方式造成各地醫療的過度負荷,甚至是需要外來的援助。因此,成立區域型的災難醫療救援團隊,在各地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時,提供當地額外之醫療救援,甚至協助鄰近地區,將可適時補強目前緊急醫療系統。
 馬祖列島孤懸於海外,與台灣本島之間人力及物資救援均屬不易,若發生重大變故,勢必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此故,落實在地防災、醫護人員的訓練及健全相關設備器材是有其必要性,我們期許防救災體系的現職人員,能夠體認到自身使命的重大,相關主管也要掌握最新資訊、更新救災常識及充分體恤員工,讓每位救災人員都能義無反顧,為國為民的站到第一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