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的馬祖社會,隨著近年醫藥發達及保健提升,已呈現上升現象,那麼如何活躍老化、健康終老,是我們要面對的另一項重要課題。老有所終,地方如何逐步落實可行性,也是相關公部門思考焦點之一,期待公部門以及民間非政府組織、團體聯盟等,結合公、私部門資源,建置推動老人服務工作連繫夥伴平台,共同合作達成最終目標與願景,讓馬祖也可成為國內高齡友善環境的鄉村型示範。
最新統計資料,至今年3月止,現65歲以上老人人口比率為9.43% ,規劃適合地區的照護安養,是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素。高齡化、少子化是現代趨勢,在馬祖也無可逃避,地方以往刻板印象的沉悶、灰暗老年色彩勢必揮去,當下為退休安養生活描繪燦爛又充滿活力的多彩願景,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而居家照護、安養、老人保母、高齡友善環境、營造長青社區,是相關部門該去思考議題。
居家照護涵蓋了護理、家事、藥事、醫療器材租借、膳食準備、物理治療等多項服務;安養係分為安養機構、榮民之家、老人住宅等銀髮族集合居住空間為主。
老人保母則指人力派遣居家服務,這類居家照顧服務員不僅可以扮演老人家子女、朋友,也可以扮演長輩與兒女間的溝通橋樑,不管是陪伴就醫、聊天解悶或是上市場、公園運動都可由居家照顧服務員陪伴在旁。
高齡友善環境,借鏡加拿大卑詩省推動鄉村型高齡友善環境經驗,推動模式政策面上,認同高齡者價值,提供高齡者參與有意義活動的機會,並且在活動中強化他們的參與程度,對於他們無價的貢獻、智慧以及成熟的技能表達敬意。
地方性公共設施的規劃、開發、管理及工程設計認同高齡者多樣化需求,小改變能有大效果;對於高齡者而言,現有設施能提供適當功能、設計元素和合適的使用,非常重要,這代表對高齡者的認同與承諾。透過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關係,公部門改善與高齡者溝通方式,改善社區內資訊提供方式,藉此建立高齡者的信任及支持性關係,減低了高齡者積極參與活動所面臨的障礙,而營造長青社區,落實活躍老化、樂齡無憂,紮根幸福養老目標。
依內政部對高齡化社會老人照顧需求調查統計,老人在生活上最擔心的事情依序為健康問題、經濟來源及失能、失智的照顧問題,故成功的高齡友善、健康促進政策,需要涵蓋到多元面向,建構高齡友善環境,需要多元機構參與投入,公部門如社會、福利、工務、衛生、教育、農業部門,以及民間非政府組織團體如宗教團體、社區關懷據點、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及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結合公、私部門資源,連結社區熱心或具影響力人士,建置地方性推動老人服務工作連繫夥伴平台,如此建立連續性、多元體系,發展有效的合作夥伴關係,並承諾願意分攤夥伴關係中的利益與風險,共同合作達成最終目標與願景。
社區事-老人居家照護、安養
-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