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馬祖觀光是全縣一致的目標,媽祖昇天祭的宗教文化意涵,對於馬祖是很重要的觀光資產,地方政府這兩年其實早已跳脫過去那種資源雨露均霑的補助方式,各宮廟祭祀活動的補助,僅由民政局酌予補助,而媽祖昇天祭是由縣府與馬管處共同推動的馬祖重要觀光活動,政府單位負責辦活動、行銷馬祖,但行程包裝的結合,仍然需要民間的配合協助。
一項觀光活動的推展要持續才能發揮效益,也在不斷的累積經驗與修正中,尋求更理想的方式,媽祖文化觀光節與媽祖昇天祭的舉辦,讓大家誤解地方政府浪費資源,但其實四鄉五島天后宮很多,在媽祖誕辰都會有相關的祭祀活動,這是信徒自發的民間信仰活動,政府單位無法干涉,通常都是站在樂觀其成的立場。
內政部統計台灣共有一千零一座的媽祖廟,大甲媽的人氣最旺,但她的成功不是一天造成,也是累積多年的結果,今天我們看到的只是成功的表面,有別於一晚就曲終人散的嘉年華式地方節慶,鎮瀾宮醞釀媽祖遶境的行銷戰線(活動)長達三個多月,活動期間以外的八個月,幕後是廟方與超過三百多個公私部門的協調籌備期,也在持續的堅持下,讓台灣媒體固定的注意到她的盛況。
馬祖有著媽祖昇天的傳說,現在更有全世界最大媽祖神像之名,以媽祖誕辰遶境並無法與其他天后宮區隔,因此昇天祭反而是最佳的觀光著力點。今年媽祖昇天祭第一次籌備會議在昨天召開,也明確定位為觀光活動,因此所有的活動設計都必須以吸引觀光客為主要考量。
大甲媽成功的背後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研究大甲媽祖遶境的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系的助理教授蔡碩倉指出,行銷策略精準,吸引大量年輕香客,是鎮瀾宮成功匯集人氣的關鍵。舉例來說,鎮瀾宮廟方發起遶境沿路的自助流水席、刻意凸顯鑽轎底神話、安排巧妙的體驗式行銷主題、提供導覽服務的一日遶境行程、捷安特自行車隊扮陣頭前導等,其他還有媽祖萬人崇bike,邀請駐台使節挑戰金氏紀錄,為女性族群設計的媽祖新娘造型大賽、調酒大賽、保庇舞的街舞比賽,還有武藝、戲曲、學術研討會、地方產業等多元主軸,遶境隊伍中Q版媽祖肖像、自行車插滿令旗的大專生、直排輪貼媽祖紋身貼紙的中學生,更有許多進香客把遶境當作年度親子活動,傳統的進香活動就變身成為熱門國民觀光旅遊。
並非說馬祖要學習大甲媽的操作,但針對媽祖在馬祖的特色予以創意包裝,方法要求新求變,打出名聲並不難,但如何讓參與活動的民眾滿載體驗而歸,未來都是媽祖昇天祭成功的關鍵,我們期待地方政府發揮創意,民間團體全力配合,共同打響媽祖昇天祭的觀光品牌。
媽祖昇天祭定位為推展觀光重點活動
- 201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