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減半 節能又顧生態

  • 2011-04-30
 連江縣政府建設局日前邀請台灣特有生物中心專家來馬,針對北竿地區進行螢火蟲的採樣研究,根據了解,這項研究將可能是馬祖生態的另一重大發現,未來很可能會以北竿之名為新品種螢火蟲命名,對地區而言又是一大利多。螢火蟲是夜間發光的昆蟲,對光害十分的敏感,近年來地區各島陸續建設,到處加裝路燈,光害的問題十分嚴重,路燈固然是生活水準便利與否的指標之一,但螢火蟲更是整體環境生態的重要指標,馬祖的路燈是不是太多?若能減半,一方面能節能,另一方面也能兼顧螢火蟲的繁殖生態。
 建設局與特有生物中心共同研究馬祖各島螢火蟲已有多年時間,事實上很多民眾都知道,馬祖各島早期在戰地政務期間,夜間都能看到螢火蟲,只是品種各有不同,像是莒光地區前幾年發現的螢火蟲,經研究是黃緣雌光螢,北竿最近兩年發現的可能是另一新種。早期馬祖實施戰地政務軍管,夜間嚴格實施燈火管制,這讓螢火蟲有了良好的繁殖及生長環境,現在因為路燈增加,又有大量的環境用藥污染林木,兒時常見的螢火蟲現在倒成了十分難得的生態資源。
 路燈是生活便利的指標之一,但馬祖環境特殊,政府部門在規劃裝設路燈時,依據公路相關法則設定間距是否符合當地環境特性,是可以進一步評估的。裝設路巷燈是一種需求面的問題,村莊內的巷燈必須考慮到行人安全,但離村之後的路燈在不影響行車的前提下,可以不必那麼密集,更何況馬祖的車流量原本就不多,過於密集的路燈只會造成能源與維修管理資源的浪費、景觀的破壞、生態的干擾等,政府部門及民眾應該在得失之間再做衡量。
 馬祖發展觀光,生態是所謂六大方面之一,近年來除了燕鷗生態有受重視外,其它重要的生態資源被大家忽略了。生態觀光是世界各地的趨勢,我們擁有這麼多元的生態資源,像是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夏日海上的鯨豚、可以讓人親近餵食的梅花鹿、四季過境的候鳥,乃至近兩年受到重視的螢火蟲等,這些都是可以創造觀光利益的資源,就看我們怎麼利用、怎麼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怎樣保護生態的環境,讓這些現在看來都彌足珍貴的生態資源,如果能犧牲一些生活上的便利,換來生態的多元性,相信是值得的。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對生態保育也開始投入關心,像是日前北竿地區配合螢火蟲調查而關閉路燈等,我們期待這種關心能持續並擴大,也要教育民眾生態資源的重要性,若能達到節能又能兼顧生態保育需求,路燈減半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