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觀光季 需要持續注入新故事

  • 2011-05-01
 建國100年媽祖文化觀光節,已經圓滿落幕。這幾年在政府及民間的大力推動之下,媽祖文化節形象漸漸地深植於民眾的心裡,對地方觀光發展也有帶動的作用。不過持平而論,無論就媽祖遶境的陣頭規模或祭拜儀式場面,都難以與台灣或大陸相比,如何讓「媽祖在馬祖」成為觀光客前進馬祖的號召,甚至只要提及媽祖就會想到馬祖,還有賴政府與民間源源不絕,激盪出更好的創意。
 今年的媽祖文化觀光季配合建國百年活動,規模聲勢依然不減,但是受到交通及台灣有更大規模的媽祖遶境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馬祖的媽祖文化觀光季對振興觀光的期待,似乎效益並不顯著。
 媽祖文化節已經舉辦了七年,相關活動也已經發展成熟,應該要仔細思考,媽祖文化節的活動該如何永續發展,除了經濟利益外,馬祖媽祖文化節是否能夠發展得有如日本櫻花祭一般,成為代表馬祖的文化慶典吸引觀光客,或者只是成為行禮如儀的一般活動,不求新也不求變?
 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經營,如果因為效益不佳的理由而將媽祖文化節停掉,是相當可惜的。因此,主辦單位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遊客到馬祖的意願,讓遊客除了第一次的新鮮感外,更要感覺到每一次的到來都有不一樣的新奇感受。讓同樣的媽祖文化節,可以擁有著不同的豐富樣貌,例如用每年不同的媽祖文化節主題,訴說不同的故事來引發大眾的共鳴。
 節慶活動對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的行銷是十分有幫助的。以大甲為例,每年舉行的媽祖文化節,媽祖遶境活絡了周邊產業,如社區民宿、餐飲、休閒和文化活動等,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地方文化產業,把遊客留在當地社區、體驗在地生活,除了發展地方上的無煙囪工業,也帶動地方經濟的繁榮。
 建構一個地方品牌並不容易,一般產品是固定不變,行銷地方特色卻是非常活化的。如何讓「媽祖在馬祖」成功的成為一種精緻又富有文化意涵的產品,轉化成豐富有趣的文化活動,必須具有多元的創意及思考角度,工程之浩大,不難想見。經過數年的努力後,從政府到民間都必須有學而後知不足的謙虛心態,不斷地發掘新的創意,讓馬祖媽祖文化節透過新的組織脈絡與行銷網絡,創造地方更好的觀光效益,達到刺激消費產值與持續提升地方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