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馬祖,島上的建物及軌跡,可說是國共對戰的歷史產物,時隔至今,即使兩岸關係及國內情勢不斷變化,但馬祖仍歸屬於戰地,駐軍依舊駐守在馬祖島上;我們認為近年民智大開、縣政全面回歸自治之後,軍方也該有所體認,就是如何維持良好的軍民互動關係,走出軍大於民的封建思想,體認到軍民本一家的根本精神,進而相互認同與體諒,馬祖的軍民和諧關係,才能得以持續。
馬祖自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以來至今,一直是軍民共住,戰地政務實施了三十多年時間,各島都見「軍民一家」的精神標語,這句標語不僅是口號,我們認為,在馬祖前線更顯可貴。
回顧戰地政務期間,馬祖是軍令如山,任何地方建設都以軍方的需求為考量,而所有的建設主導權在軍方,這種以軍領政的管理模式,就是所謂的戰地政務;八十一年地方回歸自治,自此軍民之間的關係有了重大的轉變,但這指的是行政作業程序方面的改變,而基本上,軍民之間仍保有傳統互動的精神,只是在資源運用上有了改變,從由上而下的指揮系統,改為橫向互動的合作模式,此改變是趨勢,也值得我們肯定。
軍民之間關係有了改變,但互助的精神不曾動搖;隨著國軍精實方案的常態實施,馬祖地區駐軍是逐年銳減,讓以軍人為營利的傳統商業型態有了重大轉變,民間經濟在觀光穩定發展之前,一度是急轉直下,好在近年來歷任防區指揮官,都能體諒馬祖民眾生計,推出或多或少的軍民互利措施,像是延後收假時間、推動島嶼互訪、參與民間活動等,都讓民間業者是相當感動,對於軍方的尊重及重視就會因此累積產生。
「軍民一家、同島一命」,這句話是口號也要能夠落實,特別是在民意抬頭的年代,我們希望在法治的基礎,軍民之間要有正常的互動關係,地方能夠支援的不要小氣,軍方能夠讓步的不能堅持,大家要站在馬祖共同的利基出發,所有的作為都是為地方好,軍民關係要在體制內做良性的互動,在可預見的未來,軍民共住將繼續存在,維持積極互助也是有其必要。
民國一百年,我們認為今後軍民關係,還是要以共同利益為基礎,政府大力推展觀光,軍方可以旁敲側擊、盡量配合,像是很多廢棄軍事據點或接近要廢棄的營舍,對軍方而言亟待解決,也沒有實際需求,但對發展觀光的地方政府而言,這可是十分珍貴的資源,以及近年持續推出的島際官兵互訪、跨島島休等,只要軍方能夠多加配合,都是推展觀光的一大助力。
一百年 共迎馬祖軍民關係新時代
- 201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