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六月七日的中國時報以標題「金馬戰地文化申請世遺,軍方支持」佔據頭版及第三版整版焦點新聞,內文表示「金馬戰地文化也可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金門縣政府與連江縣政府於去年相繼表態要將當地特有的戰地文化,申請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國軍也於日前表態支持」,金馬戰地文化最大特色就在於軍方的工事,包括坑道、據點與精神標語,以及數十年的軍事對峙;綜觀冷戰時期,只有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南北韓的板門店可相比擬。軍方的表態支持正顯示金馬戰地文化的被肯定,報導也引述了監察委員黃煌雄的主張「金馬戰地文化應合而為一,一併聯手申請世遺」。
監察院成立「金門閩南文化、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極具歷史價值及世界性地位,政府推動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成效」調查專案,四、五月間,在監察委員黃煌雄、劉興善主導訪查金馬並召開兩場諮詢會議後,就「戰地文化」區塊,軍方表達了高度配合支持之意,除了完備的簡報,也帶領監委一行進入重要軍事坑道、據點,一覽奇絕的軍事地景。
冷戰時期金門、馬祖鬼斧神工的戰地構築,因著推動世遺,有了曝光、向外界展露的機遇,並成了當前金馬申請世遺的焦點。金門尚有著閩南及僑鄉文化的優勢,馬祖則有閩東文化的保存,但並未有勝出對岸的態勢,這幾年更因為大興土木之故,能夠整片完整閩東建築的區塊非常稀少,這一點讓馬祖閩東文化的優勢無法勝過戰地文化。
早於二○○二年,澳洲首席文化資產建築師 Bruce Robert Pettman,應文建會之邀考察世界遺產潛力點金門時,即明白指出金門最重要的人文資產就是「軍事遺址」,不過報導也點出金馬「申遺」出現官方一頭熱,民間反映冷淡的失衡現象,這一點必須藉由申請世遺的過程,讓戰地文化再一次被突顯、重視,深植入每一位鄉親的心中。
曾駐守過金馬防務的戰地史蹟專家鄭有諒在監察院召開的諮詢會議中,就各相關部會如何整合戰地文化,提出應從現有留存的「軍事空間硬體」擴及到「軍事文化軟體」的整合保存,不只是軍事空間硬體保存,或是軍事營區、房舍、工事及周邊環境實質空間的保存,應包括軍事文化軟體如武器、設備、標語、檔案、文物的保存,甚至昔日軍民戰地生活「飲食文化」戰備食品或是消費文化如洗衣間、撞球室、電影院等,全面匯集,才是戰地文化整合的具體表徵;此外,鄭有諒也建言金馬可借鏡保存完整的歐洲戰場,如法國的馬其諾防線,有效將堡壘群、砲台、坑道、裝備、原始文件、作戰地圖等等作保存展示。
文建會所列台灣及離島計十八處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中,金馬戰地文化無疑已是能見度最高、最受期待的潛力點,在取得軍方的支持配合下,如何正確看待,有力維護保存戰地文化資源,已是現今地區文化發展重要的課題。
軍方表態支持金馬戰地文化申請世遺
- 20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