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海洋棲地保育

  • 2011-06-19
 馬祖雖然四面環海,但是長期以來,對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多偏重經濟價值,忽略生態效益,對於海洋資源維護及管制不足,導致漁業資源越來越枯竭,甚至對部分海域和生物資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我們唯有保持一個健康的海洋環境,並採取謹慎適當的開發方式,海洋資源才能真正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馬祖列島沿岸岩礁與海底有不少的廢棄漁網,這些網具都是人們用來捕魚時,因為破網、斷網等因素,直接任其棄置海中,或隨著海流漂移,或直接覆掛在礁石上,魚、蝦、蟹、龜等水族一旦誤觸,幾乎無一倖存,嚴重破壞海洋生態資源,是名副其實的海洋生態殺手。在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的雙重夾攻下,漁獲只會越來越少。
 為了維護海洋資源的永續生存,與未來世代享用海洋資源的權利,馬祖必須針對海洋保育政策這些問題加以探討,並研擬出具永續性、整合性、與預防性的海洋保育政策。為了維護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推廣海洋保育教育是最重要、影響最為廣泛的紮根工作。除了能鼓勵民眾參與海洋研究,培養更多海洋領域專業人才之外,如果能將海洋保育知識普及到社會各階層中,讓民眾了解家園四周的海洋生態,體認健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進而熱愛海洋、願意守護海洋,這股自發性的民眾力量,對於推展海洋保育政策會有莫大的助益。
 「棲地保育」是現今海洋保育之強調重點,如果能夠有效防止人為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危害與衝擊,讓島嶼周邊海域有喘息復育的機會,經過重新發展、繁殖,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可以逐漸得到恢復。過去採取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加上部分漁民使用三層網具等破壞性漁撈行為,使得海洋環境備受荼毒,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因此,和漁民間的溝通與教育也必須加強,輔導漁民了解暫時的限制捕撈或海洋保護區的設立,並非剝奪他們利用漁業資源的權利,而是讓海洋休生養息,以維持其充沛的生產力。
 最嚴重的漁業問題就是不當的漁法,如底拖網,造成海洋棲地破壞,使海洋生物的家都沒有了!還有,潮間帶是魚類攝食、成長與繁殖的重要場所,然而長期以來,人為無止盡的採捕與消耗海鮮,讓海洋資源面臨崩潰。減緩海洋資源匱乏的危機,為海洋環境保育盡份心力,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