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何其多 重點在用心

  • 2011-06-27
 在地鄉親都知道,民間各類社團不少,性質也多元;不過,嚴格說來真正有在積極運作的社團並不多,加上人員高度重疊性,以及平日各忙工作,有部分團體組織已僅存名份;我們認為,不管成立的宗旨為何,要維繫社團長久運作,最重要的就是成員的熱誠及願意犧牲付出,以及健全的控管運作機制,相關也要主動聯繫及輔導,才不致於停擺局面。
 根據統計,立案的社團組織已超過半百,這個數字如果和台灣縣市比較或許不算什麼,因為馬祖畢竟經歷過戰地政務,近年民間社團可說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不分何種性質都是充滿理想與意願,這股動力來自地方民主意識的抬頭及社會走向多元化,以及顯現社會豐沛的能量,我們要給予支持與鼓勵,也象徵憲法賦予民眾集會結社的權利,在馬祖已充分獲得伸張。
 而馬祖的社團之所以可以形成,一些部分是因特定族群及同質性很高的一群組成的團體,他們有共同的姓氏、宗親、信仰,組織運作較為內向,屬於封閉型的社團組織,而一般社團基本精神就是希望及鼓勵民間更多層面的參與,藉由彼此意見的集合來產生共識,也是民主及公民社會的一種展現。
 另一種社團,是因為專業或興趣的結合,這種社團動機十分單純,屬於開放型社團,他們專注於某一些事物,會員間彼此交換經驗,建立良好友誼,同時以社團集體的力量,爭取更多民眾的認同與加入,此種類型的社團以體育、休閒娛樂性質居多,地方政府也都會給予鼓勵與資助。
 其實,不論是哪一類型的社團,其運作能夠維持多久,才是關鍵之處;馬祖因為人口較少,許多社團為了要達到成立門檻三十人,可說是四處拉人、求人、拜託人,也不管對方意願高不高或是否專精,先加入充場面想辦法成立再說,這些人頭會員對社團自然也很難有向心力,久而久之,易流於冷卻。
 馬祖經歷過戒嚴,才知道民主的可貴,因此我們對於地區各個社團能夠成立及過去的表現,均表示支持與鼓勵,也期待各社團能更上層樓,為會員也為這塊土地散播歡樂與健康的種子,我們也要呼籲所有社團成員,既然成立或加入了一個社團,就該秉持初衷,好好的參與社務運作,不要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或是說到要付出就開始踢皮球,把所有人的熱情都澆熄,同時也要大家集思廣益,建立一套健全的運作體制,以供後進有公正、公開的依循,如此社團的運作才能長長久久。
 社團組織的成立,是民間力量的崛起,這是好的現象,以地方團體組織型態,仍待加強的是義工、志工的組織的延伸,以及行動力的揮發,我們很期待義工、志工身影的穿梭在醫院、在各個活動現場,甚至在機場,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