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民眾將戶籍遷入大坵,在憲法賦予人民遷徙自由的大原則下,遷戶籍本是一件天經地義的小事,但對大坵島而言,這個動作背後代表著很重大的意義。從全盛時期四、五十戶人家到民國七十年因人口外移廢村,進而成為無人島,大坵因為這一次的遷戶籍動作,讓無人島再度成為有人島。過去十年,政府在大坵島投資建設觀光設施,宣示開發新景點的決心,如今已達到吸引民間投資的目標,但大坵對外交通問題尚待定位,基於整體需求,全面檢討大坵對外交通問題。
從民國八十五年國軍撤出後,大坵成為無人島,當時或許無人能預料有一天大坵又會成為有人島。政府多年來在大坵投入經費改善碼頭、增闢觀光遊憩設施、放養梅花鹿,這些努力都是基於開發活化大坵成為觀光景點的出發點,多年來的梅花鹿生態之旅活動,亦成功帶來觀光人潮,顯示當初政府發展的方向正確,同時也因此達到吸引民間投資的最終目標;然而所謂的建設與發展若沒有交通的配合,一切都將是白費心力。
目前大坵對外交通完全仰賴娛樂漁船,但礙於法令規定,娛樂漁船有團進團出的限制,登島的人只能「暫留」不能「長住」,但如今大坵已不是單純的賞梅花鹿島,民宿業者要經營自然必須要有人「長住」,政府要持續推動觀光建設,也自然要有工人長住,所以大坵要想有更進一步與長久的發展,交通問題是現階段首要之務。
不是軍事管制區也不是無人島礁,大坵現在是行政權管轄區域之一,目前在行政劃分上隸屬北竿橋仔村第四鄰,現在除了有民間業者投資民宿外,也有人將戶籍遷入,不論遊客還是住民,我們都有責任要解決交通問題,有關單位應從現行法令中設法解套,為民眾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召集相關單位做更具體的協商與討論,就未來交通輸運及觀光需求做規劃。
回顧大坵的歷史,早期居民因為交通就學、就醫等問題,造成人口全部的外移,也正因為如此,讓大坵保有較原始的風貌,在地方政府觀光立縣的政策下,大坵正好符合開發的條件,政府投資相關建設與民間業者的投入都是不爭的事實,已經艱辛的走到這一步之後,若大坵再度因為交通問題造成業者無法經營,住民回家及遊客往返不便,開發的路等於只走一半。
措施要以符合人民期待與需求為目標,大坵對外交通問題可能涉及的相關法令與現實問題,都是無法迴避的,如何在合法的規範下規劃對外交通是當務之急,否則將對整體發展帶來影響。
大坵對外交通問題應通盤檢討
- 20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