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丕變 漁業政策多元因應

  • 2011-07-16
 根據聯合國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地球的海洋生態正在以我們所不知道的型式在改變,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馬祖地區的漁業從早期的興盛到現在的沒落,漁民朋友對海洋生態丕變應有很深刻的感受,從中央到地方,漁業政策都在限漁的大原則下推動各項法令制定工作,表示未來傳統的捕撈將不再是主要漁源,取而代之應是養殖與休閒漁業,如何將趨勢化為具體政策,又如何在法令面調整因應地方實際需求,我們的漁業政策應該更加多元與務實。
 農委會漁業署表示,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因長期利用或過度開發,及海域環境遭受污染而逐年出現失衡現象,單位努力漁獲量由民國60至70年代平均11.5噸/船(筏),至80年代降低至9.96噸/船(筏),90年代更降低至9.11噸/船(筏);加以國際通過責任制漁業制度,要求漁業國家應降低漁獲努力量15%至20%,以及加強養護沿近海漁業資源,因此積極辦理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保育工作,已為刻不容緩之課題;同時為配合已完成之台灣沿近海域多元利用規劃,有必要辦理沿近海漁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漁場環境維護與改造,強化作業動態管理,並教育宣導全民重視漁業與資源保育等因應及配套措施,促進沿近海漁業之永續發展。
 養殖漁業之發展已成為潮流趨勢,各國競相發展,而漁港轉型為休閒用途也是中央政策,目前全國共有225處漁港,大多在朝休閒漁港方向改變,馬祖地區各鄉島的港口也應有此功能,我們的海域面積是陸域的數倍之大,有合適的天然資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合適的政策與法令,其目的是達到海洋生態丕變之後,仍能多元發展的目標。
 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真的要改變了,海裡面的魚越來越少是事實,生態復育與產業轉型要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