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取締移送民間違建,到反映山坡小徑堆放營建廢棄物,我們在民主法治社會,沒有法律假期,也沒區域之分,更沒有僥倖,希望鄉親自民國百年起,拋除傳統「過去都可以」的舊思維,或盲目跟從「別人都這樣」的舊作法,務必照著程序走,隨著規定做,一則免除自我困擾,二來不因小失大,三是對地方種下良果。
在地方自治後,因百事待舉,地方諸多法令規章未臻完備,及鄉間傳統「過去都可以」舊思維,或盲目跟從「別人都這樣」舊作法之誤導下,以及過去選舉考量糾結,造成甚多失序現象,違建、濫墾、營建廢棄物任意堆放、傾倒等,成為開放後送給地方的惡果。
民國90年後,南竿違建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鄉親為了改善及增加生活空間,雖是安居樂業美事,卻因缺乏管理,違法增建及新建,滿足鄉親私慾,卻完全破壞城鄉景觀,所要付出的代價由馬祖全民買單。
長期以來地區違章建築產生原因,除鄉親對建築相關法令認知不足,可資體諒及理解外,而守法觀念錯誤、偏差是主因,總認為「過去都可以」、「別人都這樣」自我合理化解釋,挖了先蓋再說,誤為不會拆掉,或是僥倖心態,就這樣蓋下去;同時,少數地區小型廠商及地主抱持便宜心態,欲以較低建造成本獲得較大利益等,同時過去以來執行違章建築之罰責不具遏阻效果,致使違建不但成為大眾的痛,也是屋主的苦。
在取締移送民間違建的行動披露後,獲得廣大鄉親肯定新作為,近來民眾見相關部門維護鄉土資源決心,再反映許多山坡小路上都有大批的廢棄物堆置,以營建廢棄物為大宗,鋼筋、廢土、塑膠、木材、水管等,各式各樣的廢棄物棄置路旁,越是羊腸小徑越多,且也演變沒有隱密藏匿。
工程廢棄物堆置、傾倒,非今日所見,也是過去長期以來現象,業者或鄉親誤為「過去都可以」、「別人都這樣」,你堆我也堆,你倒我也倒的偏差觀念及僥倖心態作法,導致處處成為景觀毒瘤。
建築法規對建物、廢棄物清理法對廢棄物之規定與限制,這些限制保障大眾的權利,以及避免失序,在法治社會沒有僥倖,只有守序守法,任何未經許可的建物及廢棄物安置都是違法的,如果都違法的拚命製造違建或任意傾倒廢棄物,藐視法律存在,試想未來的馬祖將是如何的慘不忍睹,呼籲民眾勿存僥倖及貪圖心理,破壞好山好水;尤其我們這一代送給下一代最珍貴的禮物是要多儲存這片土地資源。
拋除僥倖、貪圖之心態
-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