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台籍公僕離職率高,馬祖也是如此;中央社金門發出訊息說,地方特考錄取的公職,滿服務年限6年後就調台,外島如同「新兵訓練中心」,向考試院考試委員及銓敘部反映,希望能增加在地錄取名額;馬祖這幾年也都在反映,但中央未做具體回覆。為穩定離島公務體系發展,唯有增修辦法,附帶嚴苛條件如限定離島服務,或拉長20年期限,不然光以戶籍認定也是有邊緣爭議。
金門都出現這種狀況,更何況馬祖;因金門空運方便,台籍公職往返金台之間很便利,比較沒有休假的困擾。非本地的公務員難以久待,金門縣政府向考試院抱怨,地方特考的錄取者離職率高達16%,馬祖更高。
先不說調職流動率高,休假次數也多,平情而論,我們也不能責怪非本地籍的公務員,亦不能否認他們的能力及工作,而是有家室的人必須要回家,如孩子小及家人需要相處,我們設身處地想,或是換成他們也會如此,但是不能否認,常休假或天數多,對工作銜接、推動及執行率會受影響。
近年在基層特考,由地方釋出職缺,在地青年錄取比例過低,在二十多個名額,僅考取一至二人,等於九成以上皆為台籍青年,不但引起地方各單位憂心,連鄉親也感受未來接棒的隱憂。
我們呼吸到在地人才添充的必要性,是著眼於主管人力的年齡層,目前平均五十歲上下,現在提前退休風潮及後半生涯規劃觀念建立,大都在五十五至五十八歲上下身退,等於說,五年後勢必造成銜接的困難。
現今問題較大的是初級進用的考試資格人員多為台籍青年,除流動性較大外,主要欠缺在地成長背景及感受;雖然,他們的素質、能力在一般水平之上,但是他們歸屬感難以適應,也是問題的最大癥結。
公職需要歷練、經驗,非單一專業所能,所以課長的人力培養是很重要,也是地方公務推動及執行主幹,更是主官儲備人力。所謂地方自治,就是由地方上的人共同治理地方上的公共事務,當以在地人才最優,大家有共同成長的記憶,有共同的歷史背景,引領自己土地、家園航向新里程,也會有共同一致的方向,我們再次呼籲在地青年拿起專業書本,放下電腦遊戲,好好準備考試,為自己也為地方發展努力。當然,最關鍵的是中央必須就金馬離島考試增修辦法,如金馬特考、金馬原籍加分錄取,或附帶嚴苛條件如限定離島服務,或拉長20年期限,可提高在地錄取率。
人,是組織的主體,公務是集體創作,幕僚很重要,等於是主官管的手、腳,主管更不是三頭六臂,工作推動執行完全在於體系上下在動,輪子才會前進。
未來在地中階主管斷層之隱憂
- 201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