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支廣告嗎?十七位平均八十一歲的機車騎士,帶著伙伴的遺照,騎機車環台全島,展現不老的勇氣,實現少年的夢想。大眾銀行透過一系列播映,讓國人看見,屬於平凡大眾的不凡勇氣,感人的故事也讓觀眾不禁和這座銀行,和它服務的熱忱相連結。馬祖雖然是閩江口外的珍珠,對台灣旅客而言,甚至是陸客都還有點陌生,所需要的,或許是一串動人的故事和整體行銷。
馬祖號稱世外桃源,許多特產和景觀值得述說,但與其赤裸裸地介紹這些景觀或特產,或單純講她們的背景,不妨運用一些創意。銀行拍攝的形象廣告是真人真事改編,我們何嘗不能針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多則感性且動人的廣告短片?以下是幾點提案:
針對老兵顧客,我們可以蒐集以前阿兵哥和馬祖女子的愛情故事,或者蒐集更多因為工作的緣故來到馬祖,後來分開的情侶事蹟。劇情腳本可能會這麼寫:民國六十年代,一名帥氣的少尉軍官帶著官校畢業的熱情來到馬祖,認識一位雜貨店小姐,雙雙墜入愛河,卻因為女方已有婚約而告吹。時過境遷,昔日的英挺軍官已經是白髮蒼蒼的退役上校,夫妻離婚後一直獨守空房,回到馬祖,卻發現馬祖女孩已經抑鬱而終。大江大海隔不斷兩個人的真愛,可是明月依舊,馬祖的那個人卻已經無法再等候。
劇末的惆悵,為的是喚起來馬祖看看的念頭,劇中的馬祖,也已經不是單純的島嶼,而是浪漫的回憶和情感的寄託;來這裡,也許不是看甚麼或玩甚麼,而是尋找影中人,和當年樹下散步的蹤跡。
引人熱淚的故事太多太多了,重點是我們怎麼去發掘,怎麼去改編、創造。馬祖近十萬旅台鄉親分布中、永和、桃園等地,還有許許多多赴大陸經商的鄉親,我們能不能透過故事,勾起他們的回憶,讓他們原本就每年回來,更因此增加回來的頻率?故事可以這麼寫:在北竿的橋仔村,小盟一家六口過著物質貧窮,心靈富足的打漁生活,每到蝦皮季節,兄弟姊妹和父母一起在廣場分蝦皮,挑下雜魚邊遊戲,是永遠的童年記憶,來到台灣,父母也去世了,但還是很想回去走走,重溫那個沒有爾虞我詐的時光。
馬祖恰似素顏的美女,氣質和教養,因為淡妝而更加分,改編的故事正好像那點淡妝。針對不同顧客準備用心編寫的故事,用真摯的影像打動人心。台北101針對頂端顧客,塑造了藝術家手繪酒瓶的馬祖陳高,坑道中釀酒的傳奇,和中外名家的藝術創作,已經讓這些酒成為限量版的精品。馬祖本身作為商品,所要推銷的可能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這商品所能帶來的感動,而感動,可以從故事發端。
來一則好故事
- 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