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祖議題的研討會討論中,成大教授傅朝卿針對馬祖推定申遺的策略給予建議,在馬祖的世界遺產潛力點範圍中,雖然有些已經被指定或登錄為法定的文化遺產,但也有不少卻還未獲得法定遺產的位階。由於《世界遺產公約》第四條很清楚的陳述:「本公約締約國均承認,保證第1條和第2條中提及的本國領土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指認、保存、維護、呈現和遺傳給後代,主要是有關國家的責任。」在這種認知下,各國所有要提升到世界遺產的遺產,都必須在該國取得法定的文化遺產身分,否則必然會受到質疑。
文建會在2009年召開「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時,將原「金門島嶼烈嶼」合併馬祖調整為「金馬戰地文化」,馬祖於是成為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2010年,文建會再次召開會議,決議通過將「金馬戰地文化」修改為「金門戰地文化」及「馬祖戰地文化」,因此,馬祖更獨立成為目前台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處。
面對來自於各方對於馬祖戰地文化景觀,作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期待,馬祖雖然起步慢,但地方政府積極在98年展開「連江縣世界遺產推動計畫」,針對馬祖現有軍事文化遺產進行調查研究,提出馬祖申請世界遺產的初步評估,掌握馬祖的優勢與劣勢,研擬連江縣推動世界文化遺產之中長程計畫,為未來正式的申請工作預作準備。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年的準備工作,實際內容包括推動居民參與世遺活動、推動國內外認識馬祖世界遺產潛力點、世界遺產發展社區說明會、世界遺產研習及教育訓練課程及世界遺產有關社區營造活動等。
馬祖脫下戰地時期的神秘外衣,過去那些為防衛目的建設的軍事設施,反而成為馬祖邁向觀光發展的新契機,地方政府也不斷爭取軍事設施的開放,以增加觀光客到訪的青睞。但是積極推動觀光之際,若沒有縝密的計畫,這種任憑純粹觀光導向的發展,也可能會成為一種危機。
馬祖戰地文化景觀價值被學者專家所肯定,並被中央認定為申遺潛力點,至今這種想法尚未普及到一般民眾,對於身邊隨處可及的戰地文化景觀,多數人習以為常,能夠成為吸引觀光客的到來,已經是附加價值,對於在世界上可以媲美柏林圍牆的冷戰直接證據,多數人並不瞭解。
因此提高地方戰地文化景觀價值,視為和平紀念遺產加以保存,政府必須跑得比民眾更快,用官方策略與方式,在高速觀光化的今天,確實予以登錄保存,更要用教育的方式,讓民眾認識馬祖戰地景觀的價值。今天大家跑去福建土樓參觀,明天大家就有可能跑來馬祖參觀軍事景觀,申遺絕對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過程中,讓馬祖每一個人都認識自己家鄉的文化資產價值,就是值得長跑的一條路。
馬祖軍事景觀保存從法定文化遺產登錄開始
- 201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