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屏東機場關閉看馬祖機場未來

  • 2011-08-06
 民航局已確定屏東民用航空站將結束營運,台北飛屏東航線開航16年多,因載客率不高,立榮、復興先後退出。高鐵通車後,旅客量快速下滑,是造成屏東機場關閉的主因;客源決定機場存廢,馬祖南北竿機場自營運以來,一直維持較高載客率,但由於先天地形不良,南北兩座都不是正常的機場,民航局與地方雖然對於日後機場改善,有了具體明顯的共識,但改善後的兩座機場同樣要面臨營運的諸多問題。如果依照民航局的規劃,未來的北竿機場如果只以3C為目標,即使裝了精確進場儀器,可預見未來在營運方面與現在的情形相較,南北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全台最南的機場因為客源不足宣告關閉,而全台最北的機場卻因設施不良積極要尋求改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交通部與民航局在國內空中交通建設方面出了評估錯誤的大問題,高鐵政策早在十年前就定案,在明知客源流失情況下,政府仍投資十多億改善屏東機場,還為了一天不到一百位旅客派駐一組營運人員進駐,不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的運轉,政府花了太多的冤枉錢,如今宣布關閉,至少也是另一個好的開始。
 馬祖因為地緣特殊,機場當然不會像屏東一樣到關閉的命運,但客源仍是決定存廢的最主要原因。以馬祖南北竿距離僅十多分鐘船程來看,同時存在兩座機場的確是不符合營運效益的,但因為當初機場建設上的諸多障礙,讓現在的南北竿機場有著一種尷尬又矛盾情況存在,班次較多、跑道較長的南竿機場起降條件卻不如北竿,屬儀降的北竿機場卻只有一天三班飛機,碰到霧季時頻繁的轉降,更是讓所有的乘客與航空公司是疲於奔命,這些都是無形的損耗,更是影響正常營運的因素之一。
 機場要改善已是地方共識,現在方向越來越明確,但民眾似乎對未來並沒有多年前那樣的憧憬,除了改善機場要面臨環境衝擊的影響外,其實對未來營運信心不足也是主因。地方各界雖然一再的呼籲機場改善一次到位,要求民航局以4C機場為改善規劃目標,但中央不見得同意之外,因擴建機場帶來的航空噪音污染,也不見得人人同意。機場擴建等不等於班次增加?這其實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但若以馬祖整體發展考量,空中交通改善是非走不可之路,對許多民眾而言,爭取機場改善可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國內航空市場因為高鐵與兩岸三通有了很大的變化,金馬澎外島因替代交通不如台灣本島,航空交通生存是必要且具前景的,馬祖是諸多離島之中情況與地形最特殊的,在面對機場改善這個議題是更要多元思考,因為我們沒有走錯路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