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民防自衛隊參與八二三台海保衛戰權益自救會,爭取榮民權益的行動已如火如荼展開,昔日的老自衛隊員與有志之士,為了得到心目中合理的補償和拿回祖傳土地,準備在八月二十三日上街頭,向總統府以及行政院、國防部發聲,這是民主社會中,民眾表達訴求,爭取資源和關注很正常的舉動。
自救會的主要訴求有幾個:一、馬祖自衛隊員應獲得榮民資格和權益。二、政府(含軍方)所占用的馬祖民地,應歸還馬祖人。自救會聲明強調:馬祖也是八二三台海保衛戰的直接戰區,絕非國防部所說,非直接作戰區;馬祖自衛隊員服役期間,水鬼摸哨、海戰、空戰等見聞不斷,如此,都是馬祖身為直接作戰區的鐵證;自衛隊員服勤辛苦,無薪無餉,每天苦役只發給一包乾糧果腹,爭取榮民資格和就養、補償合情合理,況且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也把馬祖自衛隊員視同退除役官兵。
然而國防部的立場至今沒有鬆動的跡象,我們推測,跟政策方向和預算編列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在某方面沒有太多的規劃,就不會有太多的預算,沒有充足的預算,就不會進行這方面的補償,在受理這方面的請求上,也會相對地嚴苛;這是公共政策的現象,很現實,但不是無法變通。
在動員戡亂的時空背景下,基層民眾的權益通常是被犧牲的,因為當時要配合國家整體的作戰需求,動員人力、物力,一切都為了打勝仗;而在民主安定的時空環境下,基層民眾的權益會隨著情況的不同,有各種程度的伸張,甚至可以和中央政府談判,取得更有利的籌碼;能爭取到多少,跟當下的時空環境、中央政府能給多少、願意(或有規劃)給多少有關。我們爭取權益,思考要靈活。
中國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某方面有損失,在別的方面補回來。我們可以堅持一定要獲得特定的補償,也可以換個角度,爭取其他的資源或優惠。有關馬祖民防自衛隊員的退撫金和就養金,按現行法令和國防部的立場,若難爭取,可是純用精神補償,又很難叫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自衛隊員服氣:那麼換個角度呢?爭取榮民資格裡的醫療和相關優惠,而不是這個資格本身,可以討論看看。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 2011-08-11